第二十五章 剧组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两位中年大婶很厌恶的翻白眼:“流氓!”

  黄梁站在宁昊身后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忍不住笑出声。

  “咔。”宁昊转过头看向黄梁,语气清和的说:“阿梁,现在正在拍片呢,注意点。”

  “对不起,宁导。”

  “没事,再来一遍!”

  对电影拍摄来说,NG根本不算事。

  剧组准备了一上午的时间,就拍这一条!

  缆车到站,演员们从车上下来,换乘另外一辆,重新开始拍摄。

  ......

  《疯狂的石头》,虽然是小制作,但是延续了最高规格的创作态度。

  当天结束,一群人到了导演房间,宁昊带着导演组还有摄影组的人看样片,讨论明天的拍摄工作。

  演员们还有编剧则在另外一边围读剧本。

  差不多九点,演员们离开,宁昊跟杜杰还在商量明天的拍摄。

  杜杰算是宁昊的御用摄影师,俩人从《绿草地》开始合作。

  黄梁跟着岳晓军还有黄博回到房间。

  这些天他看着这一切,慢慢熟悉剧组的事物和流程,这对他确实是一个教育的机会。

  他发现其实电影没有那么难拍,我脑海中有数不清的电影,一帧一帧的放都可以,他甚至可以画出那些画面,只需要演员按照他的设想来拍,保证原汁原味。

  黄梁在学习。

  学习宁昊的一些拍摄手法。

  导演,在黄梁看来还是很神圣的!

  尤其是电影——电影真的是导演的艺术!

  所有电影中间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出自导演自身的想象。

  但是他脑海有许多经典电影都没有问世,只要他想,就可以去拍。

  大不了失败几次,他还亏的起。

  黄梁知道接下来的十几年影视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演员会越来越忙。

  有些人一年会接三四部电视剧,两三部电影,再加上广告和其他商业活动,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析剧本和角色,表演会越来越模式化。

  所谓模式化,又叫戏剧程式化。

  就是最肤浅的表现派,将各种表情记在脑子里,要用的时候便拿出来。

  比如这个地方用得上欣喜若狂,诶,我正好有相应的收藏;比如那个地方得怅然若失,诶,我也有类似的东西…

  怎么说呢?

  这是时代决定的,许多演员不需要太高的演技,只需要人红,就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相反,提升演技的成本太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换回的收益却并不确定——谁敢保证自己潜心修炼演技就能被认可呢?

  这段话是当年采访时刘桦说的,我怕你们说水文字,就没写。当初宁昊拍这部戏是真的穷。  当年宁浩导演在筹拍《疯狂的石头》之前,给刘桦打了一个电话,想邀请他出演“道哥”这一角色,宁浩告诉刘桦这部戏就拍两个月,只有三十场戏的样子。  刘桦想了想自己在北京演电视剧两个月挣10万,拍电影还没有电视剧工作量大,三十多场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过了,说10万给个七八万也行。宁浩就说“给您2万”。  刘桦愣了一下说“这有点不行啊,有点寒碜,我想想吧”就把电话挂了,过了三天副导演又给刘桦打电话,刘桦一听还没涨价于是又把电话挂了,过了几天刘桦又接到副导演的电话“刘老师您先别挂电话,这个角色真的没有第二人选了,宁浩导演已经跟片子的领导干起来了都骂街了,他们要换人宁浩说就只要您,您要是不来的话我估计这片子就要黄了!”  副导演听到刘桦没说话又说道:“要不您就当来重庆玩玩儿,认识一帮小兄弟这帮人就想给您交朋友,您来了就知道了都是好孩子。”刘桦随口问了问“涨价没?”副导演:“还是2万”,得,刘桦想万五就万就签了这部电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