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大勇和王小二一起回到王家山村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夕阳西下几时回,黄土坡被染上了金色,金色里又有血红色,残阳如血,有几分温暖,又有几分萧瑟。

  站在山腰,居然看不到王家山村。原来这村子正好在避风的山坳里,不知道村子的先祖如何挑选的这一块地方,易守难攻,极为隐蔽。

  山上风大,古人挑选居住环境,首先是要有方便的水源,其次就是要避风,须知秋冬天气,寒风刺骨,收割生命,人在那个时候就显得特别脆弱。

  其实这王家先祖,据说是某一个朝代的朝廷大员,后为了躲避战乱,隐居在此,不知过了多少年,就到了现在。

  一进村庄,景色大有不同,炊烟袅袅,村子的形状,就像一个葫芦,口小而肚子大。

  王老汉独自站在村口等着他们,看到孩子们回来,老汉脸上露出笑容,那如同刀刻一般的皱纹,此刻在夕阳中绽放,异常灿烂。

  不知为何,王大勇看到后,心中一酸。家中贫穷,王大勇二十五岁依旧没有娶妻,父亲虽然从来不说,但是他知道,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山里人能吃苦,却是最看重香火的,也许此次下山,可以哄个媳妇回来。

  他心里想着,不觉已经走到了自家的院子。王老太和村民们在家做了好饭,等待着孩子们回来。

  山里人没有什么钱财,不过是些烩菜炖肉之类。

  吃过了晚饭,王老汉把细碎银子分给众人,把牌匾放在上房正堂,给祖先烧纸祭奠,送走了众人,一家人在一起说话。

  村民们拿了好处,自然喜笑颜开,说笑着回了自己家,院子一下子安静下来。

  “爹,那潘将军要我在军中留用,我不能违逆,不知道以后是好还是坏?”王大勇道。

  王老汉沉默片刻,道:“你好好去做,留在村子里一辈子也就是个农民,出去了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好的。”

  “如果外面混得不好,就回来。”王老汉又道,他怕孩子泄气,就嘿嘿笑了笑,顺带着偷偷瞥了一眼王老太。

  “爹,我也想去。”小二说道。

  “你以为那军营是谁想去就去的。”老汉白了小儿一眼。

  大勇母亲在一旁抹眼泪,道:“我儿在外要自己照料自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王老太知道,村子贫穷,呆在村子里,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她很矛盾,她知道这对于儿子来说,是天大的机缘,可是作为母亲,他还是担心儿子,毕竟他从小乖巧懂事,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她想起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她不敢去看,可是孩子已经睁开眼看着自己,那眼神,就像是认识自己似的。一转眼,二十五年过去,孩子如今已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在外要常想着家里,我们农户人家,不过读些简单的书,认得几个字,不能考科举,呆在村子里一辈子也就是个农民,孩子,出去闯闯,说不准能闯出一个锦绣前程。”王老汉随口一说,谁知王大勇后来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爹,我想带着我的铁枪。”

  “当然,我给铁枪开刃!”

  王老汉打开风箱,炭火一下子就烧了起来,大勇在一旁帮忙,忙了一夜,铁枪开了刃,寒光夺目,威风凛凛,绑上了倒钩红樱,威力更胜从前。

  第三天天还未亮,王大勇趁着父母还没有起来,自己轻轻起来,背上包袱,扛着铁枪下了山向县城走去,这是他第一次出山,这一步踏出去,不知未来如何。

  他怕娘会流泪,他怕自己舍不得家。

  爹的话在耳边绕“多吃饭,少说话,多干活,少说话,多练功,少说话,多读书,少说话,多写字,少说话,多听人说,少说话,莫要耍小聪明,吃亏是福。还有,要切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王大勇大步流星,身影逐渐消失在山路上。

  山谷里树木葱郁,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飞鸟走兽发出各种声音,别是一番风景。

  王大勇走得高兴,把铁枪拿在手里,做了几个向前冲刺的爹,我想带着我的铁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