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儒门六术,龙气镇脉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国公让他学咱们儒门的术法,若他真能学会,等进了京,朝堂上咱们儒家派系的官员,恐怕也不会对他生出多少排斥,甚至还会借机靠拢,如此还能缓和咱们术派和儒派的关系,一举多得。父亲以为呢?”

  “不错,不错!”沈拙行毫不吝惜的鼓掌夸赞,“我儿看事透彻,为父心甚慰之!”

  “父亲谬赞了,孩儿惶恐。”沈若言不好意思的笑道。

  沈拙行笑道:“我儿有卧龙之才,何谬之有?你所考虑,甚至比为父还周全。为父打算让你出山,跟杨铮一起进京,进一步观测局势,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若言一愣,有些为难的迟疑道:“这……只怕不妥吧?孩儿毕竟……算了,去一趟也无妨,只是孩儿担心这一去,无人照料父亲起居,心中委实难安啊。”

  “为父又不是小孩子,何须你来照料?你的修为卡在浩然炼气九层巅峰,已有不短时间了,却迟迟不得突破。为父想来,只怕也是未历红尘炼心一关之故,是以才会如此。你正好可借此机会,好好磨炼一番,说不定再回来时,已成功筑基也未可知。”

  沈拙行捋了捋长须,一脸认真的说道。

  沈若言沉思片刻,微微点头道:“父亲说的是,那孩儿就听您的。不过,这事儿该如何跟杨铮说起?”

  “这个简单,照实说就是。”沈拙行不以为意的道,“另外,为父再给吏部侍郎修书一封,你找机会送过去,相信他知道该怎么办。”

  儒家在朝堂上,虽也有不少身居要职之辈,但官职最高只能做到正三品侍郎这个级别,至于三省六部的主官,全部被门阀世家把持着,永远也轮不到他们。

  虽然三省六部的主官要员,大多都修习了儒家学问,甚至也自称儒家弟子,但却从不愿启用正宗的儒学派担任主官。

  即便儒门一直在暗中推波助澜,却收效甚微。

  这也是沈拙行为何会说出先前那番话的真正原因。

  儒家想要出头,大魏朝就必须要变革,甚或改朝换代,彻头彻尾的改变现在的局面。

  甚至变革都未必就能改变现状,唯有改朝换代,才有机会。

  沈拙行曾在一些儒家古老典籍中,见到过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

  其中提到,儒家自孔圣立教后,最初也是可以通过修行封神成仙的,甚至在大魏之前,儒门术派弟子,并不比道门佛门修士差。

  那个时候,九州之地天地元气丰沛,不仅有灵气,还有能让儒门弟子直接炼化吸收的文气,后来大魏太祖不知用了何等手段,竟把天地元气中的文气直接切断镇压。

  从此而后,儒门在修道界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一度到了连筑基期的秀才都难出的程度。

  有儒门大儒经过多方查探才得知,原来大魏太祖是因担心儒家发展过于强盛,恐有把持朝政的威胁,于是用了龙气镇脉术,镇压了九州文气,并定下规则,朝堂之上,能左右朝局之人,只能是忠于朝廷的世家门阀子弟,儒士可参政,却不能决议。

  而有传言说,为了彻底镇压文气,也为了通过文气死后封神,大魏太祖把自己的陵寝,建在了镇压文气的龙脉之上。

  一直以来,世人都以为太祖的陵墓在皇陵,事实上,那不过是一座空的衣冠冢而已,其真正的陵墓,根本无人知晓在何处。

  儒家空有屠龙术却找不到龙脉所在,又无法左右朝堂,以至于没落如斯,甚至连进入小灵域的资格都没有。

  ……

  第三日一早,杨铮终于走出了客房,在童子指引下,来到了前院的餐堂。

  等候早餐的时候,杨铮脑子里想的全都是儒门术法的事情。

  沈拙行依旧一大早就出去,在那块大石上盘坐修炼。

  沈若言做完早课后,跟着来到了餐堂。

  听童子说,甘盈在昨日就离开了书院,回南阳城甘家去了。

  “沈兄,早啊。”

  见沈若言出现,杨铮跟他打了个招呼。

  “小公爷早。”

  儒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沈若言跟杨铮点头招呼后,就默默坐在另一边用餐。

  沉默的吃过早饭后。

片语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