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种玉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在即将过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鲁晓夫的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好,在战后他是乌克兰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冈诺维奇空降乌克兰之前是这样的。</p><p>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同龄人,两人年纪仿佛,这让从一把手退位到辅助地位的赫鲁晓夫几乎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应对去年应对旱灾上的举措,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失分,这让今年的赫鲁晓夫颇为抑郁。</p><p>尤其是这一次和谢皮洛夫来柏林,更让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观。</p><p>从任何方面谢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谢皮洛夫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不论怎么考虑,都无法让他对未来乐观的起来。</p><p>在两人到达柏林之前,艾伦威尔逊也接到了本次谈判的对方名单,当然没有赫鲁晓夫的名字,本次的谈判的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p><p>这个名字艾伦威尔逊也不陌生,在斯大林死后,这个人接替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不过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非常短暂,就从苏联政坛上消失了。</p><p>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p><p>没有什么争议,如同谢列平、柯西金等颇有作为的苏联高层干部一样,熟悉的人们,可能只是扼腕叹息:“如果国家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会不会更好一些?”</p><p>但是,他们这种人,是无法走上那个最高位置的,他们缺乏一种斗争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斗争的精神,而是和他人斗争的精神。</p><p>苏联在干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晋升的不谈,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米高扬、葛罗米柯、库纳耶夫、安德罗波夫这样的常青树,他们在一个位置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直到最后退休或者高升。</p><p>另一种则是像谢列平、谢皮洛夫这样的,而立之年已敲开了中央的大门,不惑之年进入了决策层。</p><p>如果谢皮洛夫成功的挺过赫鲁晓夫时期,很可能会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对手。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政治轨迹十分相似,在战争时期谢皮洛夫的履历还更加出彩一些。</p><p>能够做到后来的外交部长,已经是艾伦威尔逊眼中的大人物了,他还不知道柏林来了一个比谢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处在被斯大林敲打阶段的赫鲁晓夫。</p><p>虽说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到来,但知道了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艾伦威尔逊心里也是很高兴,谢皮洛夫虽然如同一颗彗星一般划过,却在任内推进了缓和。</p><p>在九十年代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走到弥留之际的谢皮洛夫留下遗言总结道,“我从未依靠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情。”</p><p>这样的对手至少是理智的,艾伦威尔逊觉得不会面对过多的无理要求。</p><p>毫无疑问,他现在想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了,当然英国肯定会尽可能的保持对次大陆的特权,但终归是没有直接统治来的随心所欲。</p><p>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对英国已经好转的经济又是一大助力。</p><p>贸易这个东西无非就是取长补短,苏联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是没有理由拒绝英国的。</p><p>“不会出现困难吧?”艾福尔已经知道艾伦威尔逊本次来到柏林的目的,作为英国驻柏林的涉外人员,艾福尔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固执,此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p><p>“我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从新德里到孟买纵横次大陆无敌手。”艾伦威尔逊虽然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绝对不能在艾福尔面前露怯,发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感慨。</p><p>这两天艾伦威尔逊也准备一些资料,决定对苏联吓上这么一吓。</p><p>他知道苏联其实在二战之后的初期,专注于战后的既得利益,其实并不想要和西方闹翻。</p><p>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局势,可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平息,至少现在乌克兰还是存在不少反苏武装的,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是任何键政者都一清二楚的。</p><p>晚上,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这一次的谈判带点仍然在波茨坦宫,相当于艾伦威尔逊要面对客场作战的条件,把这个消息同时传回给伦敦。</p><p>艾伦威尔逊就带着几个外交官和军情五处的探员出发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宫,这个曾经三巨头会面的地方,故地重游继续和苏联谈判。</p>没有理由拒绝英国的。</p><p>“不会出现困难吧?”艾福尔已经知道艾伦威尔逊本次来到柏林的目的,作为英国驻柏林的涉外人员,艾福尔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固执,此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p><p>“我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从新德里到孟买纵横次大陆无敌手。”艾伦威尔逊虽然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绝对不能在艾福尔面前露怯,发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感慨。</p><p>这两天艾伦威尔逊也准备一些资料,决定对苏联吓上这么一吓。</p><p>他知道苏联其实在二战之后的初期,专注于战后的既得利益,其实并不想要和西方闹翻。</p><p>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局势,可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平息,至少现在乌克兰还是存在不少反苏武装的,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是任何键政者都一清二楚的。</p><p>晚上,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这一次的谈判带点仍然在波茨坦宫,相当于艾伦威尔逊要面对客场作战的条件,把这个消息同时传回给伦敦。</p><p>艾伦威尔逊就带着几个外交官和军情五处的探员出发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宫,这个曾经三巨头会面的地方,故地重游继续和苏联谈判。</p><p>“尊敬的盟友们,我们又见面了。”这是艾伦威尔逊见到谢皮洛夫的第一句话,目前冷战还没有正式爆发,称呼苏联人为盟友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这个时间段,工党政府还认为苏联尚处在可疑盟友的阶段。</p><p>“艾伦先生你好。”谢皮洛夫主动伸手和对方握手,算是表达友好。</p><p>双方为数不多的善意也就仅此而已了,接下来的谈判远不像打招呼的时候那样友好。</p><p>艾伦威尔逊提及了罗罗发动机的合同,表示鉴于苏联方面在知识产权上面的前科,英国对本次交易进行审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苏联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地方。</p><p>正因为如此,关于两国的贸易问题存下不公平,艾伦威尔逊表示苏联应该开放橡胶和锡矿的进口,平衡双方的贸易,贸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单独一国占便宜。</p><p>“苏联一直在出口木材和粮食,帮助英国乃至西欧国家完成重建。”谢皮洛夫皱眉道,“而且艾伦先生,我个人对你的措辞非常的不欣赏,你仿佛有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单方面的对苏联提出要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p><p>“你可以试试看从美国手中买发动机?”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开口道,“你看看美国人理会你们么?”</p><p>像是美国那样的国家,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会犯的,世界上有几个苏联这样的笨蛋,还从头把一个农业国扶持成工业国?民用工业也就算了,连军工都帮忙建设?</p><p>对于谢皮洛夫的反驳,艾伦威尔逊就当成没听见,就一个态度你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后悔的是苏联。</p><p>“听说艾伦先生长期在殖民地工作,这一次可能搞错了对象。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殖民地。”谢皮洛夫开口讥讽,“英国在我们苏联人眼中也没这么强,我知道一些逃出去的白俄,在欧洲国家散步胆小懦弱的假象,这种行为,无非是丧家之犬祈求主人丢两块骨头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