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无名小人物改变了连坐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一些历史类书籍或者历史类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诛九族”。只要我们听到这个词,就知道肯定有个家族要被杀光了。

  在古代,为什么犯了重罪的人都要诛九族呢?一般来说,能够判处诛九族罪行的,都是一些政治犯,或者一些参与重大叛变行动的人。这些人,既然参与了背叛国家的行动,就说明在他的内心中肯定是不接受现在的国家或者说现有的制度的。

  而这些罪犯,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认知,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受到了家族当中其他人的影响。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渐产生了对现有的制度的不满。

  另外一点,如果只杀掉政治犯本人,而不杀掉他的族人,那么他的族人很有可能日后继续造反。毕竟,一个家族当中能产生一个政治犯,就说明这个家族的整体方向也是和现有的制度相悖的。所以,为了日后的安全和稳定,诛九族也是最好的办法,同时也是最无奈的办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参与了叛变的行动,他们或许只是无辜的人。

  除了诛九族,还有另外一个词,那就是株连九族。别看这两个词就差了一个字,含义可是天差地别。如果是诛九族,那么你的族人一个都跑不掉,必须全部杀光。

  而株连九族,就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最主要的还是这个“连”字,这个字,让家族当中的其他人有了生还的机会。

  “连”字,可以理解为有关联,有关系。但是具体有什么关系,有多大的关系,就完全是另外一套评价标准了。总之,株连九族,相比于诛九族,有了更大的范围,同时也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统治者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而判断家族当中的其他人是否和罪犯有关系,也就避免了族人无辜被杀的情况出现。

  这些不健全的法律,很多都是在夏商周时期出现的,当时的社会比较落后,法律也很粗暴。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能大致猜到当时的社会情况。当时的人们,别说法律了,就连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认识字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且不说法律是否合理有效,就算是法律真的合理,也没有多少人了解法律。

  所以,很多在我们今天看来很荒唐的律令,在古代却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就比如这种连坐制度,对社会的进步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有数据显示,秦朝时期的总人口大概为四千万人,而有将近一千万人是以罪犯的身份存在的,也就是说,整个秦朝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作为罪犯在给秦朝做苦力。

  大量的苦力,就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就有了看似很辉煌的秦朝。殊不知,这些强大和强盛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真相。

  为什么秦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闹得那么轰轰烈烈?就是因为罪犯的比例太大了,而剩余的其他人也都过的很不如意,一直在遭受剥削。这一千万人,再加上其他三千万人里面受剥削的百姓,实在是够秦朝受的。

  所以,秦朝灭亡后,汉朝的汉文帝就对连坐这个制度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如此不合理的制度,为什么还能够在我的大汉朝存在呢?

  汉文帝把朝廷里面的司法官员都叫来,大家一起开个会。汉文帝的想法很明确:法律是人创造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活得更好,而不是因为法律的不合理而受到本不应该受到的处罚。

  下面那群司法官员的回答也很坚决,说法律的确是人创造的,但是也要考虑现实的环境。现在的老百姓素质太低,如果没有连坐这样的重刑,根本就不能让老百姓对朝廷产生敬畏,而且还会增大整个国家的犯罪率。现在有了连坐,他们在犯罪的时候就必须考虑一下家人。再说了,连坐这制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也没人说有问题啊。

  这话说的,的确没问题。为了政权的稳定,用一定的重刑来维护稳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取的。

  然而,汉文帝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国家的法律越不合理,人民对于法律就越没有敬畏心。你想想,连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不合理,那还有什么是合理的?只有法律公正,合理,老百姓才能够打心底里信服这个国家,信服这个法律。当官的以身作则,才能让老百姓有个好榜样,单单靠着重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重刑,只会逼着老百姓铤而走险,进而危害整个政权。

  很难想象,距离我们很远的汉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