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自我感动式努力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神豪从系统宕机开始 !



    乡村支教,也称扶贫支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有数万名教师支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对偏远地区缺失教育的儿童传播知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乡村支教这四个字,始终被环境艰苦、薪资低下、地处偏远这些代名词所笼罩着,而事实上,在林谦未出现前,乡村支教也始终是这样的。



    女老师也好,白浩然也罢,当他们最初决定要参加乡村支教时,便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然而,自从他们被分配到武川希望小学,当他们住进舒适整洁的教师公寓、吃着可口的饭菜、享受着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拿着双份薪资补贴时,他们对自己的乡村支教生涯产生了自我质疑。



    因为



    他们当前所处的环境和他们预想中的环境,相差太大了!



    这样的生活环境和他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产生了严重的对冲,以至于他们时常就会陷入到自我矛盾中,对于他们当前所为之奋斗的事业产生自我怀疑。



    这名女老师向林谦询问的这个问题,绝非是女老师自己的问题,而是在场绝大部分老师所共有的困惑。



    面对众人的瞩目,林谦笑了笑。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不过你们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着相罢了。”



    “乡村支教的根本意义,重点不就在这个‘教’上面嘛!”



    “而你们当前所做的事情,不就是教书育人吗?”



    “这跟你们当前所处怎样的环境,这与你们当前享受着怎样的物质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林谦言语间的逻辑很是简单清晰,他向着众人接连反问道。



    “可是”



    女老师脸上露出些许纠结的神色,她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国家倡导乡村支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当年老一辈的支教老师,他们之所以生活的那么艰苦,是因为没有条件,但如今我们有条件了,为什么仍要让我们的支教老师生活的那么艰苦呢?”



    “老一辈吃苦耐劳、舍己为人的支教精神,是我们永远应该铭记在心、不能忘却的,但是我们没道理因为要发扬这样的精神,就刻意而为。”



    林谦面色稍显严肃,他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其中却充斥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性。



    “只有吃苦耐劳、生活艰苦的支教生活,才能称之为是支教吗?”



    “不!”



    “我在看来,只要你真正做到了一名支教老师的义务,真正尽心尽力的为无数乡村孩子传授了知识,那么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乡村支教老师,你也可以无惧任何声音,走到哪里都说自己是的那么艰苦呢?”



    “老一辈吃苦耐劳、舍己为人的支教精神,是我们永远应该铭记在心、不能忘却的,但是我们没道理因为要发扬这样的精神,就刻意而为。”



    林谦面色稍显严肃,他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其中却充斥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性。



    “只有吃苦耐劳、生活艰苦的支教生活,才能称之为是支教吗?”



    “不!”



    “我在看来,只要你真正做到了一名支教老师的义务,真正尽心尽力的为无数乡村孩子传授了知识,那么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乡村支教老师,你也可以无惧任何声音,走到哪里都说自己是一名合格的乡村支教老师。”



    “相反,若是为了表相,即便是你身处最艰苦的环境中,每天生活的十分艰辛,但却没有尽到你所应尽的义务,那么我也并不认为这名支教老师是名合格的支教老师。”



    “舍本逐末,最终只能感动自己,凭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也耽误了那么多渴望知识的孩子。”



    其实类似这样的现象,存在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几年后,众人为这种现象创造了一个学名:自我感动式努力。



    什么是自我感动式努力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自以为非常努力地去做某件事时,但这其实只是这个人的自我陶醉,因为这个人的努力很多都是无效的,他只是陷入了“自己已经很努力了”的自我感动罢了。



    譬如:比如一大早去图书馆排队占位,在图书馆泡了一天,晚上九点多回到宿舍,配图发一个努力加油的朋友圈,但实际上这一天就看了两页书;再比如在网上收藏了无数的教程攻略,每天看着满满当当的收藏列表,心里倍感踏实,但从不付诸行动,不会的还是不会,不懂的还是不懂。



    自我感动,自我麻痹。



    最终,感动的也就仅仅只有自己,因为现实不会配合你演戏。



    “我给予你们力所能及最好的支教环境,是让你们可以不被艰苦的环境所累,让你们用愉快、轻松的心情来全身心的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那些乡村儿童倾其所学,当他们尽可能的缩短与城市儿童的差距,给予他们一条真正可以看见的向上通道!”



    “只要你们扪心自问,自己每日的教学,对得起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对得起你所吃的每一口饭菜,对得起我所发给你们的每一分津贴,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