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大道演化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争之德,用人之力皆是遵循道的法则,是最有效益,最完美的行事方式,所以称之为“善”。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柔弱并不是软弱,不争并不是屈从,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在战争之中,只有保持头脑清醒、态度冷静,才能制订出周密合理的计划;有了周密合理的计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终才能取得好结果。

  善于打仗的人,并不需要寸土必争,也不会争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要争取最后的胜利。

  所以,只有在指挥战事的时候持着不争的态度,才能够掌控全局、操纵战机、进退自如,并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善于用人的人应该持有谦和卑下的态度,这样才能延揽人才。

  如何把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呢?这就需要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

  如果采取极端严厉的态度来确立自己的威信和权威,那样不仅不能凝聚人心,反而会危害自身。如果采取谦下的态度,那样才会令众人信服。

  很大的仇怨虽经调解,总还是留有余怨,有道的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

  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不索取,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

  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不分亲疏,而常常伴随有德行的善人。

  怨恨是生于人的妄想的,妄想来自本性,了解本性的人没有虚妄的感觉和意图,又怎么会怨恨呢?

  不考虑去解决根本,而想处理表面的问题,虽然外面看去已经和好,内心里还是没有忘记怨恨。

  圣人和其他的人都是具有本性的,其他的人以虚妄为正常,专注、烦劳于争夺名利,而不知道他们的本性中的妄念并没有减少。

  所以圣人将本性展现给别人,使他们知道应该除去妄念,恢复本性,等到妄念没有了,本性恢复了,一切都自然明了,就像契约的右半边与左半边相合一样自然,不用追讨就自然回应。

  虽然有大的怨恨,也会涣然消释,如果知道了事物的根本是虚无的,哪里还用和解呢?

  没有德行的人想一个人一个人地去使之明通,则是劳烦而没有收获的。

  天道不为自己谋利,只为善人提供好处;契约也像天道一样,只有遵守的人才能得到利益。

  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的,因而水是没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弱小的能战胜强大的,柔软的可以战胜刚强的,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没有人能这样做。所以有道的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称得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是在反说一样。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人都懂得了柔能胜刚的道理,却很难像水那样以弱胜强,因为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争先、争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变得争强好胜起来。

  然而,真正的强者是不争的,如果一味的争强好胜,就不会像水那样甘居下位、温顺坚韧,那么也就不算是真正的强者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