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风雨飘摇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恒一阵阵的感动,似乎就想冬天里的暖阳照在自己的身上,觉得一股热气在全身流畅。

  看到妻子赵恒似乎忘却了烦恼,微微的笑了一下,抬起头伸出手抱住了朱琏的芊芊细腰上,两个人又深情的缠绵在了一起。

  只有在这时,太子赵恒才能忘却所有的烦恼,开心的和太子妃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一阵深情的缠绵过后,太子妃觉得有点累了,就先回屋休息了,太子依然一个人静悄悄的坐在椅子上回想着海上之盟后的一切,他深深的感觉到,海上之盟就是一个骗局,是北方的金朝给南方的大宋王朝设下的一个陷阱,可是父皇在童贯,蔡京等奸臣的唆使下一步步入了这个陷阱。

  太子赵恒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公元1004年。

  这是一个令大宋朝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你也是大宋朝从光明走向迷惘的开始。

  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一段大约一百年的和平,双方之间虽然有边境上小的摩擦,但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宋辽双方都没有完全消灭对方的能力,于是形成了长期共同局面,一百年来倒也是相安无事。

  这个时期,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不断的崛起,建立金朝后,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国展开了进攻,辽国国势日衰,显得对金作战上力不从心。

  大宋朝的童贯本就是一个阿谀奉迎的奸巨,童贯用兵河湟小有胜利,在与西夏较量中略占上风后便骄傲自满打起了辽国的主意,主动要求出使辽朝打探虚实。在童贯的一再唆使下,宋朝的外交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宋徽宗赵佶不顾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安尧臣等众大臣的反对,听信童贯的谣言,背信弃义,大兴不义之兵,与怀有虎狼之心的金兵为伍,冒然毁澶渊之盟约,在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之际与强金为邻,开启战端。

  已经和辽国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后来经过长期的不平等谈判,宋金之间达成了一致协议,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需将本来献给辽的岁币转献给金,而辽的其余国土亦归金。

  宣和四年公元1122,金人约宋攻辽,其时,在金人追击下,辽天祚帝已逃入夹山,耶律淳被拥立为天锡皇帝,史称北辽,支撑着残局。童贯镇压了方腊,正踌躇满志,以为只要宋军北伐,耶律淳就会望风迎降,幽燕故地即可尽入王图,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

  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北宋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却要北宋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

  北宋答应每年另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北宋。

  宋金海上之盟于公元1125年辽国的灭亡而告终,而此时,宋朝并没有从宋辽战争中得到一丝的好处,相反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徽宗、王黼、童贯等却自称是“不世之功”,大肆庆贺。

  童贯上“复燕奏”,把一系列败仗说成是胜仗,吹嘘“凯旋还师”。王黼、童贯、蔡攸等都加官进爵。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又立“复燕云碑”纪功。北宋王朝亡国在即,徽宗君臣却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谓“复燕云”的“胜利”之中。欢迎阅读本书,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