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铁骑踏山河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就是在这种状况下,

  竟然还保持着这种极为乐观的姿态,这自信……

  且军议中,大家似乎都在刻意地回避兵马调动导致这里防卫空虚的事,这是怕给自己难堪么?

  可能,这就是上位者的悲哀;

  一定程度上,也说是自己在军中威望太高,压制住了一切质疑所出现的反噬。

  任何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军议军议,一群丘八出身的大老粗,竟然真玩儿出了朝堂上的花儿活与忌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军议给出的建议是,先行防守,再图反击,而没有真的失心疯到直接选择主动出击。

  先防守看看,如果局面不行,大家再撤,撤回上谷郡,或者撤回镇南关,给王爷留个余地。

  郑凡没有呵斥谁,也没有去把这些话揭出来讲明白,在宫望做好了总结后,

  郑凡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道:

  “就先这般安排。”

  ……

  楚军的攻势,来得比预想中,要凶猛得多得多。

  其实,自燕楚力量在晋东的第一次交锋以来,每次折损最多伤亡最大的,都是贵族的私兵,大楚皇族禁军,伤亡有,但从未伤筋动骨。

  这支楚国规模最庞大,战力也最高的队伍,终于在上位者下定决心后,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在燕人面前的全面发挥。

  楚人也给燕人上了一课,让燕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步卒巅峰战力。

  楚军共分为四路进攻,

  一路由昭翰率领,其中昭氏兵马为主;

  一路由石勇率领,是皇族禁军的一部;

  一路由熊廷山率领,是皇族禁军加上山越大军;

  一路,也就是中军,由谢玉安亲自率领,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全是皇族禁军。

  不过,仍有一路吊在最后,并未参与到真正的攻势中来,显然是预备好了后路。

  楚军的投石车,楚军的攻城器械,展现出了极为犀利的战争效果,用薛三的话来说,楚人从晋东偷过师;

  虽然没有燕军的投石车来得那般精准,但比之当初,其实是提升了一个大水平。

  接下来,楚军以步兵方阵配合弓箭手方阵进行前压,在燕军没有选择主动出击的情况下,楚军以一种极快的效率,开始对燕军这小半年来所修筑的各类军寨工事进行了拔出。

  一波接着一波,一批接着一批,效率很高。

  对于燕军而言,三天坚守战的效果,打得其实并不是很好,不仅外围防线全部被楚军突破,连最后一道防线,也已经开始被楚军侵蚀。

  而如果不是燕军在第三天开始了主动出击,延缓了楚军的攻势脚步,可能现在,楚军已经打破了燕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楚军四路进攻,四路都兵力强盛,并无策应佯攻之说,带给燕军防线极大的压力,让燕军有些顾此失彼。

  但楚军进展如此之快的根本原因,并非他们忽然神兵天降了一般,事实上,造成这般局面的不是别人,而是摄政王郑凡本人。

  因为是王爷下令让燕军修筑了太多的工事与军寨,这东西,不是说修得多,就能一直起到正向作用,修得太多,反而让燕军的防御力量给分散了,摊平下去后,再面对楚人的全面进攻,就是哪儿哪儿都告急,也是哪儿哪儿都守不住。

  如果要是在这里修建个两三座规模大一些的城堡,哪怕其余所有的军寨全部剔除掉,燕军防卫与牵扯时,反而可以更为从容。

  “主上圣明,败,也能败得这般理所应当。”

  站在王爷身边的瞎子,给出了一记极为标准独到的马屁。

  郑凡看了看瞎子,笑了笑,道:“我是真忘了这一茬儿。”

  瞎子也跟着一起笑了。

  这世上,哪里有人真能算无遗漏呢?

  这一点,郑凡事先是真没想到,不过也无所谓了,正如瞎子所说,这般的“兵败如山倒”,也挺好。

  这场仗,打的是时间差,要是真一不小心在这里和楚人僵持久了,待得楚西的消息传递过来,那一切的布置,也就都成了泡影。

  亏倒是不亏,燕人其实没损失什么;

  可问题是站在商人角度的话,很多时候说自己亏了多少,是原本预期赚一千两,结果就只赚了五百两,所以,就“亏了”五百两。

  而郑凡面前的这笔买卖,那是以“国”来论收益的。

  “我下令让他们守不住后,就不要死守,能往后撤就往后撤,他们遵从得不错。”郑凡说道。

  瞎子点头,道:“他们认为,主上应该是认识到自己布置出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