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靖南王爷……接旨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里冉岷还加了人物润色,比如其当年为了巴结上官,不惜杀了自己的妻子;

  而且瞎子还艺术加工且碰巧还真加工对了,就如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仿佛司马公就是那把锄头一样,瞎子给冉岷加了一句:平西王可为,岷,亦可为!

  这事儿也真没冤枉冉岷,而且这人现在生死不知,大概率也战死了,就算没死,他这次的罪过是不可能再翻身了的。

  毕竟,他不姓姬,其他人,是没大皇子那般的好命的。

  所以,对这种人,就直接痛踩吧,贴反派的标签!

  事情的原委就是,皇帝亲自选派的钦差和真正会打仗的宜山伯闹了矛盾,宜山伯不得不闭门在家,皇帝提拔的总兵是个废物,竟然自以为能和自家王爷相比,结果贪功冒进,中了埋伏;

  忠诚的大将李富胜,为了救援他,为乾楚联军所围困,厮杀多日后,为国捐躯。

  接下来朝廷怎么办?

  必然是请咱伟大的王爷出山啊!

  就是这个故事为主题,

  茶馆、酒楼、戏台,乃至于红帐子里的姐们儿,都在一遍遍地向百姓们宣扬这一“经过”。

  保证故事精彩的几大要素都有了,

  传统意义上的大反派,嗯,如果在燕地,燕人对姬家皇帝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也可以改变成皇帝是好的,是那几个宰相或者哪个大臣蒙蔽了圣上,但在晋地,晋人对姬家皇帝可没太多的敬畏和情感。

  总之,皇帝就是里面的幕后大反派,钦差和那位冉总兵就是现实里的真正俩反派,李富胜李总兵则是用来赚取眼泪和同情以及加深故事悲愤情绪的牺牲者。

  矛盾,很凸出,情绪渲染,很强烈;

  最主要的是爽点,

  那就是晋地百姓听故事看社戏最喜欢看的,自家王爷关键时刻出场打败一切对手,百姓们每次都期待这个结尾然后发出剧烈的欢呼。

  这个故事后头就是:

  你且等着,你且瞧着,

  朝廷的那帮废物,最后还得来求咱们王爷出山!

  故而,

  当黄公公在进城前,换了宦官衣服,仪仗也打出来进城后,一下子发现百姓们马上向他这里聚集了过来,一路聚集到他来到平西王府前面。

  若非黄公公不是第一次来奉新城了,可能还会认为这里的百姓无比渴望感受到天威呢。

  当然,

  现在黄公公是没心思去想这些了。

  他很委屈,

  他很难受,

  他想哭,

  而且已经哭得涕泗横流了。

  咱家没做好心理准备啊,咱家压根就没想到啊;

  多少和咱家一个年份的同僚艳羡咱家上次接了靖南王的那个圣旨最后没死,反而平步青云起来;

  可谁晓得,欠下的,还得补啊!

  天呐,

  还不如病死在路上呢,这脑壳撞石狮子上,真的会很疼的啊。

  “王爷啊……王爷哎~~~”

  …

  王府大门后头,

  陈道乐和何春来站在那里,瞎子则坐在台阶上,剥着橘子,教育这俩孩子道:

  “此举不是为了跟风靖南王,也不是咱主上为了耍威风,嗯,咱主上可能有这个需求,但当年靖南王爷,是不会做这种无聊的事儿的。

  而当年之所以要让俩宣旨太监撞死在石狮子上,本身就是一种宣泄,帮那些有袍泽战死在望江的士卒宣泄心中的怨气。

  先皇故意没让靖南王挂帅,选择了大皇子挂帅,最后打了败仗;

  这口气,得宣出来,否则接下来的兵马,就不好带了。

  跟现在一样,去年开始的收军头子地方治权,今年变本加厉,钦差和宜山伯闹出了那档子事儿。

  宜山伯自己也有错,甚至错更大一些,但真要打仗时,用的可是那些丘八,你得让他们觉得你是站在他们那一边的,你得帮他们将这口气发出来。

  宣旨太监,是皇帝的脸,这就叫抽皇帝的脸给那群丘八们看呢。

  这样,大家心里才能舒坦,同时,自己还能借这个机会立威,表示你连皇帝的旨意都不鸟,这下面的地方军头子和地方官吏,见了你就像是成了兔子一样,托谁的关系都不好使,自然全心全力为你效命了。”

  何春来与陈道乐听着不停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深感受教。

  这时,陈道乐开口问道:“王爷会让那位公公就这么……”

  瞎子闻言,将橘丢向了陈道乐,何春来见状,心里长舒一口气。

  “要真这样,就好了。”

  真能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