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河改道第一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农桑之事,社稷之根本。尝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新御极,诚惶诚恐,唯恐有负天下百姓之望,夙夜忧叹,辗转难眠!今有涿郡宗子刘氏备幼而有能,体察朕心,造建宁之犁,献无双神器!朕心甚慰!此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有此大功,赏黄金五十,钱百万,良田三百亩,并缣十匹,绵帛百匹,赐关内侯!楼桑刘顺抚民有功,赏钱百万,绵帛十匹,田百亩,晋陆城亭长。楼桑百姓免赋三年。尔等当尽心职守......”

  刘备好奇的看着面前的太监(东汉宦官,来的还是个六百石的小黄门!),只见对方两手展开一块帛书,双眼眯起,似睁非睁,嘴巴轻微合动,音调不高,却是抑扬顿挫,声音响遍全场。

  还别说,单从专业性上讲,后世的一些主持人要是学会了这一手,升职加薪不在话下。

  两辈子第一次见太监这个工种,刘备说是心里没鬼根本本可能,眼睛不由自主的在人家周身打量,还总是不自觉将焦点集中到摸个特殊的部位,他倒不是鄙视对方咋的,眼睛里流漏出的完全是一种学术性的目光。

  “以前骟过猪,敲过马,还给猫猫狗狗做过绝育,也不知道跟这帮家伙比起来,谁的手艺更好......”

  刘备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没办法,极不习惯给人下跪的他只能在心里放飞自我。

  他并不关心诏书中写的东西,刘顺的大白话讲得比这好听多了,至少不用在脑海里搞个二次翻译。

  况且诏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利益分配完成后的一纸通知罢了,该知道的他都已经知道了,现在礼仪无缺,不出岔子就行了!

  至于诏书中提到的赏赐,因为没有对比,刘备也不知道是多是少,但确实不及很多电视剧里演的“赏黄金万两,封万户侯!”来的好听。

  但是看众人表现,这应该是一份相当厚重的封赏了。

  只是除了农田,其它的东西多与少对刘备而言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诏书中提到的关内侯,刘备更是付之一笑。

  汉承秦制,分爵二十级,列侯与关内侯最贵,底下还有大庶长、驷车庶长等级别。

  东汉延续这种制度,可赐爵却主要集中在列侯等级,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基本等同废弃,直到灵帝开始卖官鬻爵才有了用处。

  列侯分为县候、乡候、亭候三级,这三级虽然差别较大,可都是有食邑的,乃是实权候,可以在食邑里自主征税的那种。

  至于关内侯,无封国、无食邑、无具体名位,只是个荣誉称号,唯一的实质性好处,就是可以站着面对除皇帝外的绝大多数官僚。

  一个无名无实的荣誉称号对刘备而言完全没个卵用,声望都加不了几点。

  诏书不长,很快就宣读完毕,小黄门谢过了刘顺等人的盛情邀约,随后就急匆匆的离去,他来这里可不仅仅是为了宣读一份诏书,小黄门身上另有要务。

  小黄门离开后,新任亭长刘顺宣布,大宴三天,以示庆祝,同时告诉大家即将创办乡镇企业,到时候大家都有钱赚!

  周围的人听见这安排,全都欢呼雀跃,气氛瞬间热烈无比!

  可惜的是,老百姓都比较务实,如今楼桑里免赋三年,不趁这机会赶紧卖力气种田,积攒家业,更待何时!

  因此之后几天,老百姓反而更加忙碌,倒是吃饭时会准时聚集在族长家等候开饭。

  “不想吾儿也是侯爷之尊了!”何氏举着诏书,一遍遍的仔细摩挲,不舍得放下。

  占了诏书主角的便宜,这诏书在宣读完毕后,就被何氏死死地抓在手里,片刻都不放开。

  何氏出自诗礼之家,对关内侯的名头也十分清楚,但在她看来,被封为侯爷,自家便是贵族宗亲了,光宗耀祖的事怎么也要操持一番,过几天清明祭祖,正好把这个消息告知祖父二人

  刘备由得何氏谋划,他对皇帝赏的东西更感兴趣,尤其是那几匹布。

  对比自己身上褐灰色的麻布后,他就觉得在这个社会是个人就会“喜华服”,完全不应该意外!

  因为这完全是天上底下的差别!

&e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