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价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爸接着说:“前几年,门店生意火热,成品红糖,和红糖制品几乎供不应求,还有一些客商预定数量可观的订单,也有一些外国人订购的,其实我们从97年就已经在收购一些当地作坊红糖了。”

  97年,我不是还在读高中吗,那个时候只是觉得父母忙,也没觉得什么,其实早有征兆!

  老爸接着说:“以前的时间段经营,半年忙碌,半年闲的日子,就不会有了。我们也是从那时开始,增加制糖设备,远赴广西等地收甘蔗,扩大厂房。其实也就那么几年时间,做什么都要比别人前,才有市场。现在我们的红糖制品,已经不是论斤算了,是按吨算了。特别是外发和出口的订单,每年现在稳定在40吨。上次你回家,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生产线,包括我们村里,还有几个作坊,也在给我们提供红汤制品。”

  这个信息,让我更是惊讶,一年稳定在40吨,8万斤,光这一块,就是有10几万的收益。

  这是老妈开口:“大部分的外发单子和外贸订单,基本都是我们外采产品,赚个差价,利润也是相当可观。我们最大的利润还是来自礼品订单。现在因为你舅舅的缘故,每年中秋,年货。全市各学校的食品小吃类礼品几乎都是我们在提供,这个利润除了食品本身,还有包装盒,以及开票据。”

  在那个年代,里面有人好办事,公款消费更是一大桶金,从父母话中了解,几万的单子,最后开票都是上浮很多,最后收款后,又会有人取走那多余的部分,至于是谁拿走了,也就说不清楚了!

  老爸接着说:“如今基本稳定,我们也在联系很多企业单位,和一些有点关系的机关单位,每年光中秋和年货,就能卖掉20吨,利润是外发单子和外贸单子的几倍。”

  老妈接着说:“如今店铺里,散货零售,小量批发,一个月也能有个一万斤左右。就你回家那几天,就卖出去7000多斤,还不算外发和礼品的,所以实在太忙。”

  听了爸妈这样一说,我也总算明白,保守估计一年也有个5-6十万,现在又是买房,又是买车的,还有买商铺。这几年的积蓄少说也有3-4百万!而且年货季又要到了,又是一波生意。爸妈劳碌半辈子,早年都是赚钱,生活,投资,总算这些年可以收获了!

  心里也是一阵轻松。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