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觥筹交错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先生高风亮节,为国竭心尽力,杨某佩服。”杨勋感慨道:“他日史书之上,必然会给老先生浓浓的留下一笔的。”

  接下来众人又听朱振谈了谈对淮安的看法,老爷子总算是对朱振放下心来。

  原来,朱振初抵淮安,对整个淮安的形势初步了解之后,也不是没有动过直接对盐动手的心思。

  但是经过一番摸查,配合之前自己的情报和锦衣卫的四处调查,朱振也明白,想动这些豪族,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既然外界的情况对淮安非常有利,朱振自然没有必要心急,所以他采取了在当时人看来,非常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招抚流民。

  乱世之中,粮食是珍贵到不能再珍贵的战略物资,任何一方诸侯都不太愿意去搭理这些流民。

  因为每新增一个流民,就代表着一张看不到尽头的嘴。

  而豪族起初也乐意看到朱振去干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拿着珍贵的粮食去填补那些流民的肚子,早晚有一天,他的粮食耗尽,即便是不用豪族去对付他,那些流民也会将朱振撕成碎片。

  升斗恩,斗米仇的事情他们间的太多了。

  只是朱振似乎富裕的让当地的豪族有些羡慕。

  一连三个月,朱振从盱眙运来的粮食竟然没有吃完不说,而且各地的各项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而招抚流民的杀伤力,也开始逐渐显示出来。

  “素卿兄,请盛饮。”

  “请。”

  对待张素卿这位昔日同窗,身为东道主的裕泽的态度是很热情的。当然这份热情,也要分人。

  这位排名极其靠前的八机岛大王,在昔日书斋的同窗之中,口碑并不是甚佳。甚至有几位慕名而来投奔的同窗,连裕泽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这位年轻的大王夺了见面礼,扔到海里,喂了鲨鱼。

  而之所以对待恃才傲物的张素卿,与其他同窗有迥然不同的态度,其实这里还有些故事。

  当初元大儒明道晏创立尚元书斋,招揽学子读书,裕泽亦慕名远道而来,但是他身为东瀛之人,官话说的磕磕巴巴,又没有多少盘缠,与那些家资巨万的学子格格不入,屡屡为同窗嘲笑,而唯独出身最为高贵,且恃才傲物的张素卿能高看裕泽一眼,并将明道晏先生平日里课堂所讲的内容记载的笔记借给裕泽。

  张素卿的朋友大多不解,张素卿便解释,说他不计艰险漂洋过海求学,又能在别人沉浸在温柔乡、流连勾栏的时候,耐得住寂寞,与青灯为伴,将来必成大器。

  对于张素卿的断言,书斋无人相信,唯独张素卿和裕泽两个人牢记心中。

  这世间最缺乏的便是别人的认可。而地位天然比你高的人对你的认可,更仿佛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让你知道,你的孤洋远行,虽然劈波斩浪、历尽艰险,但是前路是对的。

  所以抛开开场的不和谐,两人酒席间的觥筹还是很和谐的。

  两人说了很多书斋的旧事,裕泽频频发言,滔滔不绝,大抵是因为书斋每次先生命题,学子间作文,都是张素卿的高光时刻,而他裕泽则是人群中的小透明而已。

  而张素卿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虽然裕泽总是能说出些当初他张素卿的光荣求学,又能在别人沉浸在温柔乡、流连勾栏的时候,耐得住寂寞,与青灯为伴,将来必成大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