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针灸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能是当到青岛有点水土不服,腹痛拉肚子,一起来实习一个同学看到了,这个同学之前跟他师父学过一点针灸,跟我说可以扎针灸,一针就好不疼,我从来没有挨过针灸,很怕疼他给我做了很久思想我才准备让他给我针一下,他拿出一包一次性银针,取出一根小细管比针灸针粗一点比针灸针短一小节,把针灸针放进去对准我腿部大概在膝盖下方那块,用手一按细管漏出的针灸头,针就扎进去了,很迅速确实不疼。我像个土老帽一样第一次见这种操作,之前都是见医生直接拿手给人扎,这种操作新手可以拿来用,挺方便而且定位准确,扎进针后感觉这块胀麻,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得气,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称为得气。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实际是经络的气血集中在被针灸的穴位处的一种表现。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常按照五十营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气血的高潮28分钟出现一次,其他时间处于低潮。当患病的时候则可能在某些经络中打乱这种运行规律,或使气血运行量减少。通过针灸的方法使穴位得到振奋,发挥自我改善功能,使气血向穴位处集聚,穴位出现明显调动和调整经络中的气血运行的能力,这时穴位就处于得气状态。所以得气首先是穴位的振奋。穴位要达到振奋状态,就得有气血的集聚,有了气血的集聚,穴位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就会增强。得气一词见于《灵枢·小针解》。它是气至的继续,是守气的依据。

  我的肚子很快就不疼了,腹泻也减轻很多,当时我对穴位并没有了解很多,看起来这个穴位像是我之前偶然看到的足三里穴,问他是不是足三里,这个穴位毕竟也是十大养生保健穴之一,得到肯定答复,通过这次才知道针灸的疗效可以那么好而且见效快。

  在我以后的运用中只要是跟消化系统有关系的基本都会首选此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腑之下合穴

  主治:《针灸大成》

  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闷不已,卒心痛,腹有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水气蛊毒,鬼击,痃癖,四肢满,膝胻酸痛,目不明,产妇血晕。

  秦承祖云:诸病皆治。华佗云:主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千金翼》云: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腹痛,胸腹中瘀血,小肠胀皮肿,阴气不足,小腹坚,伤寒热不已,热病汗不出,喜呕口苦,壮热,身反折,口噤鼓颔,肿痛不可回顾。口噼,乳肿,喉痹不能言,胃气不足,久泄利,食不化,胁下支满,不能久立,膝痿寒热,中消谷苦饥,腹热身烦,狂言,乳痈,喜噫,恶闻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骂,霍乱,遗尿,失气,阳厥,凄凄恶寒,头眩,小便不利,喜哕,脚气。《外台秘要》云:人年三十已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冲目。东垣曰: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荣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入于坤土阴火之中,皆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当于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又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又曰:气逆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治。又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噎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

  快速取穴:1.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2.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十大保健穴附于此处:

  一.足三里(上面有)

  二.关元穴

  功能:一是培根固元,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腹泻也减轻很多,当时我对穴位并没有了解很多,看起来这个穴位像是我之前偶然看到的足三里穴,问他是不是足三里,这个穴位毕竟也是十大养生保健穴之一,得到肯定答复,通过这次才知道针灸的疗效可以那么好而且见效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