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中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的爷爷是以前部队里的卫生员,退役后在村里开了诊所做起了赤脚医生,后来我的父亲接了爷爷的班这些年一直在村里开诊所。这两年我考上大学后爷爷跟我讲他年轻时有一个推荐名额可以去上大学学医,只是每年要交一些粮食,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能力承担只能放弃了,这个名额让给了邻村的一个人,那个人已经做到院长退休好多年了,这也许是爷爷内心中的遗憾吧。

  我对中医算是自幼略有熏染吧,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从事西医工作的,但是也会用中医的一些方法,依稀记得我们村子里小孩胳膊脱臼,崴脚都来找我爷爷复位治疗,都是乡里乡亲的不收钱,乡亲们都会带盒烟来,或者带一些糖什么的表达谢意。

  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老太太下巴脱臼,我小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当时患者的家人来叫我爷爷,说三哥俺大娘嘴掉了,我爷爷说别慌我这就去,我在路上问我爷爷嘴怎么可能掉了呢,掉了还能吃饭啊,当时我爷爷跟我说,是骨头错位了,不是嘴真掉下来了,患者是一个老太太约有八十多岁,不能说话只能呜呜呀呀的打招呼,我爷爷对她说大娘你先别说话了,给家属要了一盆水洗洗手然后用手扣住老太太的嘴向外一拽就恢复正常了,我很好奇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爷爷对我讲这就是颌骨关节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咱给她把错位的骨头放回去就好了。

  下颌复位方法附于此:

  下颌关节脱位,俗称“掉下巴”。以耳前关节区疼痛,不适,下颌不能正常活动为特征。“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复位后限制下颌活动,复位前,术者应让患者作好思想准备,精神不宜紧张,肌肉要放松,必要时,复位前可给镇静剂。两拇指明确是双侧或是单侧脱位,以便复位时协调用力。常用的手法复位有口内法、口外法、颌间复位法三种。

  下颌关节复位口内法:

  患者端坐位(但头部紧靠墙壁),下颌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坟者两臂下垂时肘关节水平,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拇指以纱布伸入口内,尽可能身后放在下颌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状突移到关节水平以下时,再轻轻向后推动,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有时在滑车回关节窝时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在即将复位闭颌时,术者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咬伤,当两侧同时复位有困难时,可先复位一侧,再复位另一侧。

  下颌关节复位口外法:

  病人和术者的体位同口内法。复位时,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两则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状突之前缘,即下关穴处,然后用力将髁状突向下方挤压。此时患者感觉下颌酸麻,术者同时用两手的食、中指托住两下颌角,以环指、小指托下颌体下缘,各指配合将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前上方,此时髁状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此法优点是没有咬伤术者拇指的危险,不需要太大的按压力量。

  下颌关节复位颌间复位法:

  病人体位同上述。如复位右侧,术者站在右后方,复位左侧时术者坐于病人左前方,左手掌及手指托持颏部,右手如握笔式,将一圆形软木棒(约5~10毫米为宜)放在最后上下磨牙间合面上。复位时,左手稳重用力托于颏部,使之向上,当髁状突向下移动到一定程度时,左手掌间即会感到下颌车在移动而不稳定。此时,右手乘势迅速转动软木棒向前方,同时托颏部向后使髁状突滑入关节窝。随即抽出木棒,一侧复位后,再复位另一侧。

  小孩子玩耍起来比较调皮而且发育还不完善特别容易胳膊脱臼,经常有村里的小孩子胳膊脱臼来寻我爷爷复位,我们俗称“捏胳膊”只见我爷爷捏住小孩的胳膊转一转推一推听到咯噔一声胳膊就能动了,在嘱咐家长一声让孩子休息几天恢复恢复。

  治疗方法附于此:儿童肩关节脱臼

  先把手臂伸直,然后用左手大拇指找桡骨头,桡骨头位于肘关节的下方,外侧肘关节下方能摸到骨性的突起,就是桡骨头。然后用左手大拇指往后、内方向使劲按压。同时右手要使前臂外旋,就是所谓的旋后,旋后还要慢慢的屈曲肘部,反复做2-3回,就能听到复位的声音或者手上感觉到咯噔一下,这就是复位完成。

  成年人肩关节脱臼复位手法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选用,其常用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足蹬法:

  ①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

  ②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

  ③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部向后使髁状突滑入关节窝。随即抽出木棒,一侧复位后,再复位另一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