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昆仑有情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

  两人一手创立一门派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

  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

  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女娲娘娘,修“玄空气”,这女娲自来便是人首蛇身模样,生性孤僻,不多说话,但其胸怀广大,素有悲天悯人之抱负。

  在其师侄元始天尊一斧头凿出一个天地后,女娲娘娘怜宇宙造化苍生万物之意,于是用水和黄泥,仿照其小师弟陆压之样貌,捏了无数男女泥人,再吹一口气,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过来。后来人们感女娲造人之功德,尊其为女娲娘娘。

  后来人类陷入了绝境,那悲天悯人的女娲娘娘炼烧红、黄、蓝、白、黑五彩灵石,以无上道法补天,并从一只深海万年巨龟身上砍下四条腿,作为支撑天地的四柱,天地终于重归宁静。但在女娲娘娘补天之时,竟有一块顽石,似是不甘做平庸的补天石,竟偷跑了出来,那就是后世之天产石猴孙悟空。

  正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那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都是出自陆压道君。

  创始元灵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开宗立派功德着实开天辟地,偏是这最小的小师弟陆压道人,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却无什么名声留下。

  其师侄太上老君、如来等,尚尊其为小师叔,知道者也尊其为陆压道君,小辈神仙之中,却是闻者渺渺了。

  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道家思想的哲学体系将宇宙的研究分为“先天五太”分别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这“五太”中太易就是宇宙外的现象,将宇宙和宇宙外的一切想象为一个没有光明、没有形象,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的广袤无垠的原始虚空,这就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无。

  根据《山海经》记载的山系、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来看,部分动植物在国外被发现,究竟《山海经》记载的是古老中国的事情,还是记载的是古老世界的事情,众说纷纷,以至于《山海经》被翻译为外文,在世界多个国家流传研究,我更倾向于《山海经》是记录的是世界的奇山异水,珍禽异兽,山川河流,因为古老的中国就被称为中央的国家,历史在发展世界在变迁,但昆仑文化始终是影响中华民族前进的脊梁,始终是人类历史上闪耀最光辉的那颗明珠,发扬昆仑文化,传承文化,让昆仑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人类共有的文化。

  走进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南段,一条弯弯曲曲的青藏公路,将我们带往那水天相接的地方,格尔木河犹如一条绵延数十里的长丝带,蜿蜒盘曲在柴达木盆地的中央,远远望去,好像一条巨龙盘旋在祖国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沿着格尔木河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奇形怪状的岩石和终年不化的积雪,处处透露着神秘的色彩,死亡谷的传说,将人们带上了那个深远的年代,雪山下的阳光显得格外的灿烂;雪山下的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雪山下的河流显得格外的悠长。

  这里一年四季都堆积着厚厚的积雪,终年不化,六月飞雪飘是这里常有的特色,雪后的昆仑山银装素裹,云雾缭绕,白云围绕在半山腰里,好像给昆仑山戴上了一顶漂亮的帽子,充满了神秘与玄幻,这就是全世界向往的圣地,这就是全世界梦寐以求涉足的地方,这里流传着数亿万计的故事,汇聚了东方文明的制高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欢迎投推荐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