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动摇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很多人都说科举害人是从老朱这里开始的,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科举是从明朝开始,才被定为几乎唯一的选拔官吏渠道,“读书人”的身份也是从明朝开始走到了巅峰,以至于到了皇帝都无法控制,最终惨遭灭国的地步,华夏文明几乎彻底断档。

  可其中的缘由呢,老朱为什么要时隔十几年再开科举?他真的很喜欢读书人,很愿意把自己的子孙后代交给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货吗,当然不是了。

  经过蒙人近百年的奴役统治,汉人几乎就是两脚羊的角色了。唯有万不足一的那部分读书人,因为当年投靠了毁灭自己国家的异族政权,而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在蒙人面前,他们没什么地位,要整天装三孙子。可是在面对同为汉人的百姓时,那种优越感就神奇地有了。(不理解的可以参考“引刀成一快”的汪同学及其党羽)

  但是很不巧,有个放牛娃加小乞丐出身的家伙上位了。靠着没身份没地位,连起名都只能用数字的一帮泥腿子,竟然把头顶上的主子给打跑了。

  这尼玛还了得?不能够啊!皇帝是谁当没关系,可泥腿子不行,连赵家兄弟都有个御史台一把手的爷爷和当刺史的爹呢。

  老朱家有啥,赤贫的家境,祖辈务农的手艺,要不就是放牛、当和尚?有了这么个新主子,以后读书人的脸面往哪放。

  别说什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那是贫下中农才会考虑的问题,老子们过得很滋润好不好。你特么把蒙古爸爸打跑了,以后咱们靠什么作威作福?

  于是,大明建国初期,不少有名气的读书人宁愿躲进深山,也不给这个新兴的汉人王朝做事。

  老朱也没辙啊,国家需要人来治理,身边的泥腿子们打天下一个比一个牛,治天下就真没什么手段了。

  一千多年的传统延续下来,大部分的精英都被名教搜刮干净了,民间举荐的人才也有不错的,但数量上远远不够。

  最终的选择,就只能是卖力气拉拢读书人,尝试着跟名教合作。干不好还干不孬吗,总比没人当官要强吧。

  老朱唯一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和朱熹炒了二三十年的CP后,詹闶这个莫名其妙的第三者出现了。

  两年多的观察和分析下来,老朱对詹闶也算有些了解了。这人没什么争夺天下的野心,除了姬妾多一点之外,真没啥问题。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办实事上,而且他的实事都是于国于民有大利益的。

  之前定下的继承人迷你朱,和名教走得太近了。即使老朱在分析中做过假设,迷你朱只是利用名教治天下,可到头也斗不过整个名教啊。

  但是这个四儿子呢,性格上很像自己,手段也足够凌厉狠辣。如果能有詹闶这样人全心辅佐,也许就会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了。

  这段时间以来,老朱经常琢磨这件事。每每翻看阿棣的奏折,都会产生一股莽一把的冲动,他内心深处的那块基石动摇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