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亏还是赚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又能怎么样呢,上次还是让阿棣帮着弄的,这次直接就把人给你安排好了,不想要也得笑着留下来。

  算逑,监视就监视吧,反正老子不怕。詹闶也准备发发狠,四个男仆都特么安排到关键位置上,四个女仆都弄成没名分的姨娘,就让老朱想知道什么有什么,大不了到时候让这几块料和老朱前后脚离开。

  至于说可能会被发展出来的下线,只能是想办法尽量避免了。能控制的就尽量控制,控制不了的就痛下杀手。

  保证大多数人没问题,剩下的一小撮该狠就得狠。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人性如此,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然圣旨内容也不全是坏的,经郭资运作后一并随圣旨下来的批复,就是一条绝对的好消息。北平城外的行云牧场,被老朱御准成为国防承包商了。

  明朝肯定是没有国防承包商这种说法的,但实际职能上就是那么个意思。从洪武三十年开始,行云农场每年向朝廷上交八百匹马,若有剩余的则由朝廷采购。

  在这笔交易中,行云农场可以得到朝廷豁免五千人徭役和相关商业税赋,以及给与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盐引作为补偿。

  这件事虽说是郭资促成的,但实际上却是詹闶摸准了老朱深受小农意识毒害的脉,让他觉得朝廷从詹闶身上占到了大便宜。否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识形态里,想要和朝廷做国防生意,基本就是玩笑。

  每年八百匹马,最少也得二万五千两银子,这些银子换成粮食能养活小两万人。明朝商税百分之三点三三,零售点米粮肉蛋菜又能交多少税。明初土地二两银子一亩,北平还要更便宜点,城里最好的地段也超不过二十两。

  盐引就更不用说了,给也给不了多少,拿到了还得想办法操作。带点私货犯法,不带私货赚头不大,干脆卖了又卖不出几个钱。

  而民间替政府养马的马户,养一匹马就能免除两个人的徭役。一年八百匹马就是一千六百人,这么连续下去简直就是血亏。

  但是在詹闶自己的账本上,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得细细盘算才行。就像在现代社会里,有些人贴着钱都要接基建工程,难道真的钱多了扎手吗,还不是为了能从其他渠道拿几个更赚钱的业务。

  首先说最高尚的部分,詹闶搞良马育种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增强明朝的骑兵实力,别总是连逃跑的鞑子都撵不上。

  老朱搞了二十多年马政,到洪武三十年的时候,从辽东至甘肃这么长的战线上,才有战马十来万,北平地区连两万都不到。

  行云牧场现在是四千多匹母马,只要一代一代顺利裂变下去,十年头上就能支持阿棣一支不少于二十万的骑兵。

  远的且先不说,就说比较近的。等阿棣起事的时候,哪怕能多个几千的骑兵,迷你朱都抗不了那么长时间。哪用得着停在济南城下死磨,直接两路齐发给他干到金陵城去。

  而这里边的个人利益,才是詹闶最想要的。行道教想要在大明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就得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就得有来自顶级高层的支持。

  安定的环境怎么来,只有打胜仗一个途径。顶级高层是谁,当然是皇帝呀。所以支持皇帝就是支持自己,行道教这么大能耐,给国家这么大支持,哪怕只是出于私心,也得大力扶持才行。

  另外就是养马商业化了,有了一个成功的先例,就能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来。愿意养马的商人多了,国家缺马的问题就能解决。解决了缺马的问题,占领整个中北亚地区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中北亚,丰富的矿产,大片的土地,大片的草场。那才是真正埋藏着财富的土地,才是工业崛起的巨大支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