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汇聚天下英才,人尽其用(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十多岁了,放在这个时代,真的可以堪比后世九十岁以上,甚至是百岁老人了。</p>

<p>让一个年龄如此大的老人来负责这样一个必定会耗费大量心力的项目,是不是有些太过自私?</p>

<p>但是,沈浪想到了那个已经九十岁高龄,都依然没有停歇,一次次的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打破一个个高产纪录的老人。</p>

<p>还有那个插着十几根管子都不忘电脑里资料的七十多岁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持戴着氧气面罩不惜消耗生命力继续工作。</p>

<p>还有那个八十多岁高龄一直坚持健身,灾难来临时毫不犹豫冲上第一线的老人。</p>

<p>……</p>

<p>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沈浪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理想和对事业的无限追求。</p>

<p>对他们来说,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无可厚非,心甘情愿,鞠躬尽瘁。</p>

<p>不管年龄,不在乎疾病,只要有一口气在,他们就愿意将精力都投入到毕生都热爱的事业中去,无怨无悔。</p>

<p>所以,沈浪还是让崇祯将王徵招到科学院了。</p>

<p>果不其然,在老爷子拿到那些书籍时,如获至宝,在他看到那台小型蒸汽机时,更是爱不释手,迅速的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p>

<p>同样的,织布机、纺织机和缝纫机,沈浪都带来了缩小版的。</p>

<p>以方以智的才能,此类机械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待他花点时间弄明白了其工作原理,不用对着仿制,自己就能够造出来。</p>

<p>水泥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p>

<p>如果技术相对成熟一些,立窑可以升级成回转炉。</p>

<p>有理论知识为基础,再结合试验进行试制,大明应该很快就能够掌握制造水泥的技术。</p>

<p>困难一些的是量产和应用,这就需要方以智的项目组投入更多的精力,沈浪也会尽力辅助,化肥也是如此。</p>

<p>说到炼钢,此时大明的钢铁产量和质量都是世界之最。</p>

<p>但是,那也只是放在这个时代,</p>

<p>而且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所使用高炉的缺陷,钢的产量不高,品质也不高,如果钢铁的产量和品质达不到要求,会直接影响到方方面面的发展。</p>

<p>沈浪可不满足于领先这个时代,他要跨越时代,所以他急需改进炼钢工艺。</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