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全书结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宋取代东晋之后,江南天师道再次大兴,其道首乃为陆修静。陆修静为南朝刘宋朝著名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人,三国吴丞相陆凯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又性喜道术,精研玉书。及长,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云梦,继栖仙都。为搜求道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宋元嘉末,陆修静市药至京师,宋文帝刘义隆钦其道风,召入内宫,讲理说法。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并降母后之尊,向陆静修屈执门徒之礼。陆静修后因避太初之乱南游,于大明五年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下营造精庐,隐居修道。宋明帝刘彧即位,思弘道教,泰始三年召见陆静修于华林园延贤馆,乃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于是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江南道教之兴,于斯为盛。元徽五年,陆静修病卒,时年七十二岁。弟子奉其灵柩还庐山,诏谥简寂先生,以庐山旧居为简寂馆。宋徽宗宣和间,追封陆静修为丹元真人。其弟子最著名者为孙游岳、李果之等。

  刘宋天师道与汉末天师道及北魏天师道大为不同,提倡三洞学说,意义极大。若天师道尊奉所有三洞部道书,则《上清经》、《灵宝经》、《三皇经》所述教义,都将包摄于天师道之中。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则基于三洞学说,对三洞部道书所说斋戒进行分类解说,其中包括《上清经》上清斋、《灵宝经》灵宝斋、《三皇经》三皇斋以及天师道独有三元涂炭斋和指教斋。陆修静将所有这些斋戒,皆都看成是当时天师道所必须实践之斋。既如此,刘宋天师道通过提倡三洞学说,迅速扩大其教法范围,使得天师道一家就足以与佛教相抗衡。因此,天师道终将自己教义称作“道教”,用以来对抗日益兴盛壮大之佛教。于是道教才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成立,本指以三洞学说为基础之天师道全部教义也。金末元初,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派并加入道教,之后直到现代,天师道和全真道构成了道教两大流派。

  至唐朝初年,天师道再次兴起,至中唐时期乃为大盛。据都筑晶子《唐代中期道观》说法,在盛唐时代,有天师道法师张万福及朱法满,在长安太清观和玉清观清修,编纂《三洞众戒文》、《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篆择日历》和《要修科仪戒律钞》等,以规范道士行为,整理道教仪式,并成典范定式。尤其张万福,在后来很多道教文献中都可看到,是道教史上清理道教仪范重要人物,将各种道教流派斋醮仪式重新进行了编排清理。张万福的影响在道教中一直持续到晚唐五代,当晚唐时代杜光庭再次批判道教混乱状况之时,仍然要回忆到张万福,以示不忘本也。此时天师道历代天师系谱,仍然是从张陵、葛玄、陆修静到张万福。而在盛唐时期,有了司马承祯、吴筠等上清派道士,却没有了张万福位置,天师道系谱下面却接了上清派人物。而在此次谱系改写之中,在上层士大夫中极有势力的上清一系逐渐遮蔽了天师一系,张万福也渐渐在道教史上被边缘化矣。当然此乃后话,在当时开元、天宝年间,张万福仍很显眼闪耀,道教也依然兴盛。不过在现代道教史研究著作中,往往把这种兴盛,描述成上清一系的兴起。这种系谱,很有可能是出自事后修道者之构拟想像。

  唐高祖李渊因奉太上老君为远祖,致使道教成为本朝国教。至贞观年间时,汝南花果山石猴孙悟空五百年灾难已满,奉圣僧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彼时佛教再次东来中国,又胜于道教。五代十国之乱后,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华夏,本不信奉佛道,直至徽宗赵佶之时光大道门,天师正一教乃大兴于天下。致令汉末首代天师张道陵当年在龙虎山所镇压一百零八个妖魔,却在宋徽宗时被洪太尉不慎放出,使化为宋江等梁山群雄,再次拨乱天下,遂不可尽除。孙悟空当年化身时所崩胎石,有一块被普净法师拣了去作为磬坠,因每天陪伴法师唱经,修成仙法,谓之通灵宝玉。致令为明末时一个跛足道人和一个癞头和尚得着,送去了金陵荣国府,使贾宝玉含在口内降生——此皆为道法因缘,列公读史至此,得无畏惧天道耶!

  至唐末藩镇割据,诸侯又起,五代更迭,颇似汉末三国之时。有唐室皇后一族独孤氏掌权之时,重得伏龙令一枚及卧龙令五枚。后黄巢起兵乱唐,朱温终灭唐室,建立后梁之国。独孤氏有一幼子携伏龙令及卧龙令逃出京都,至于深山,遇兵家门掌门张果,授予奇功,致成一代大侠,自号“独孤求败”;其师兄即是打虎太保李存孝,被授予兵法,即会排兵布阵,战无不胜。独孤求败请匠门巨子将六枚令牌融化,加以天降陨石锻制,遂成玄铁重剑,无敌于天下。后为神雕大侠杨过所得,又被大侠郭靖再融一分为二,一名“倚天剑”,一名“屠龙刀”,此事因被金庸大侠摘录于野史著成《射雕三部》,故传于天下。

  列位看官!须知屠龙刀及倚天剑者,刀剑之名实为讹传,因系伏龙令及卧龙令牌融炼而成,其实名应为“伏龙剑”及“卧龙刀”也。为此后记,以使列位看官明其《卧龙令》前因后果。所谓“糜不有始,鲜克有终”者,是也。

  (全书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