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成济弑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司马昭欲开脱贾充弑君之罪,于是亲入内宫,请郭太后下旨,出殿令黄门侍郎向众臣宣诏道:“太皇太后懿诏:初因高贵乡公曹髦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立之为帝,不料情性暴戾,日月滋甚。某数次呵责不果,后与大将军司马昭议废立之,大将军谓其年幼尚可雕琢,请观后效,由此不废。彼竟得寸进尺,引弓射我宫殿,矢落我足下。某数十次令大将军废之,曹髦乃至贿我左右,欲鸩害于我。后见事情败露,故欲带兵入西宫杀我,由此仗剑出宫,兵行禁苑。幸大将军司马昭及时知之,令贾充前来谏止。因曹髦混于士兵之列,故被大将军将士误杀。此儿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论罪当废为庶人,亦宜以民礼葬之。”

  侍郎宣罢太后懿旨,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等联名上疏,请太后格外加恩,以王礼葬之。太后准奏,于是以高贵乡公之礼,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出殡之时,只有少数文武随葬,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皆指谓其灵柩议道:“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洛阳之民因悯其为明君,为奸人所弑,于是皆掩面而泣,悲不自胜。书中暗表,由于曹髦死后被褫夺皇帝封号,故其在位期间年号均为高贵乡公某年,此亦史籍中一大奇观。事毕,司马昭以“教唆圣上、离间重臣”罪诛杀王经。王沈因告密出首立功免死,并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户。时隔二十余日,司马昭因闻洛阳万民群情激愤,于是下令诛杀弑君之贼成济三族,使贾充率禁军往其府中捉拿。成济兄弟正在家中等待大将军封赏,不想反得灭门之罪;正在熟睡之时,闻听禁军来拿,兄弟两个于是赤身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主谋,贾充指使,方有弑君之事。贾充喝令放箭,成济兄弟被乱箭射杀,并夷三族。

  列位看官,曹髦得此下场,虽是贾充欲拥立大将军司马昭,有意而为,亦实由其自找,文人习气爆发、一时冲动所致。若其与故汉献帝刘协一样胸怀,审时度势,绝不至于到此地步。曹髦常与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在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王沈是“文籍先生”,司马望和钟会亦各有名号。曹髦性急,且文人习气满怀。甘露元年二月丙辰日,曹髦与群儒讨论夏少康与汉高祖刘邦高下,最终定论以少康为优,说道:“夏衰败,相被杀,少康聚夏之孓遗,复禹功绩;高祖拔众人于野,驱豪俊灭秦、项,包举宇内;此二君可谓殊才大贤。然考其功德,少康生于国灭之余,以奴隶跋涉奔波,仅全自身;后能施德用谋,终灭浇于过、灭豷于戈,以建奇功。高祖趁秦土崩瓦解之势,倚权术凭智谋,以武成功,行止多违圣人法度:为子使父屡处危险,为君令贤相被囚,为父不能保全己子;一旦驾崩,国几危亡。若与少康互换其境,或未能复兴大禹功业。由此而论,夏少康高于刘邦也。众卿咸思之。”荀顗、袁亮、崔赞、钟毓、虞松等人又有不同观点,曹髦一一娓娓解之,众臣皆拜服其论,侍郎钟会即将此次评定编次记载下来,传于后世。

  继而曹髦又尝在太学令学者讲《周易》、《尚书》、《礼记》等,常以雄辩之论问得博士张口结舌,理屈辞穷。甘露二年五月,曹髦至国学馆,命群臣赋诗。侍中和荄、尚书陈骞等人作诗拖延,朝官奏免其官。曹髦说道:“朕不聪明,却爱好风雅,今令即席吟咏,不过欲知某朝政得失耳。尔等未解我意,故诗中皆不着边际。今赦和荄等人,后群臣皆应钻研古书之义,明经典之旨,朕则乐也。”甘露三年九月,曹髦下诏崇有德老人,推行教化之政。关内侯王祥行仁义以修身处事,温文尔雅;关内侯郑小同温良恭俭,依礼而行;以二人皆为当今贤者,于是举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曹髦亲率朝臣,依古礼聘任之。为政如此,故深得士民爱戴,以为明君。此番因欲夺司马昭兵权一怒而起,虽然未获成功,但亦强于曹芳多矣。古之为帝不堪凌辱奋然拔剑而起,不肯退让视死如归,如高贵乡公曹髦者,有史以来鲜有其人矣。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谓曹髦倒有项王之风范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