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床头捉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建安十六年,曹操欲报赤壁之仇,兴兵再下江南,命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正然抱病,但恐曹操误会,只得带病而行。曹操见到荀彧大喜,将其留在军中,并令统领后军,自率前锋军马先行。不料未至濡须,荀彧之子荀惲突发哀书来报,说荀彧病死于寿春,终年五十岁。曹操览书大哭,为之废食三日,便令回兵许都,为荀彧治丧,命以王公之礼厚葬,谥曰敬侯。回首荀彧自背弃袁绍,追随自己一生,所建大功无人能及,不由悲不自胜,向群僚叹息道:“文若一死,某之子房休矣!”遂令军中史官叙论荀彧生平之功,以扬名于后世。

  史官领命,按察薄籍,乃叙荀彧所建大功曰:荀彧乃荀子孙卿之后,其祖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叔荀爽曾任司空。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曾大为惊异道:“此子是王佐之才也!”永汉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自为相国,荀彧弃官归乡。同郡韩馥时任冀州牧,派人接荀彧及其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后冀州为袁绍所得,荀彧及弟荀谌、同郡辛评、郭图皆归袁氏。荀彧以袁绍终不能成事,遂离袁绍而投曹公,时年二十九岁。荀彧初见曹公便道:“董卓残暴,必因祸乱暴毙。”其后董卓果死于吕布之手。

  兴平元年,曹公东征徐州牧陶谦,张邈、陈宫乘机谋反,迎吕布入据兖州,乃为祸乱。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当时曹公率大军出征,留守兵力极少,荀彧急召夏侯惇前至鄄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豫州刺史郭贡因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求见荀彧,夏侯惇恐其被害,极力劝阻,荀彧则道:“郭贡与张邈素无往来,今受其蛊惑而至,尚未定计攻城。某趁其计议未定而去说之,便可使其中立,不为吕布所用。我若不往,其必恼而定计攻城,则兖州危矣。”于是坦然孤身出城会见郭贡,言谈自若,宠辱不惊。郭贡见荀彧坦然赴约,认为鄄城易守难攻,且必有备,遂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范县、东阿及鄄县三城,待曹公回师濮阳击败吕布。此荀彧保魏第一大功也。

  兴平二年正月,曹公大败吕布于定陶。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公欲趁机夺取徐州,荀彧劝阻道:“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终成大业。将军凭兖州以为根本,此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得不先稳固之。今若舍吕布而东攻徐州,吕布必乘机侵扰,我三县之地亦不可保。若徐州不下,将军将安身于何处?况陶谦虽死,徐州已让于刘备,现东方都已收麦,刘备及陶谦旧部必会坚壁清野以防将军。如此不出十日,我十万人马未战先困。前次讨伐徐州时将军因愤屠城,徐州子弟今番必会誓死奋战不降,将军即使攻下徐州,亦不可守,望将军细细权衡。”一番苦口婆心,终于说动曹公,放弃进攻徐州。曹公北返,其后割麦存粮,大败吕布,兖州遂平。此荀彧保魏第二大功也。

  建安元年,荀彧随曹公击败黄巾军。七月,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荀彧力劝曹公首倡义兵勤王,迎请献帝至许都,奉天子以令天下不臣,可得天下之势。曹公认为言之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秘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于许。曹公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常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并以此扫平诸侯,一统河北诸州。此荀彧保魏第三大功也。

  曹公连年在外征战,全凭荀彧居中持重,军国之事也皆由荀彧调度筹划。曹公曾问荀彧:“若先生不幸,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答道:“荀攸、钟繇可也。”于是二人皆胜其任,屡立战功。荀彧善于识人,更善举荐人才,初荐戏志才,志才死后,又举荐郭嘉。皆因郭嘉虽有大才,但放荡形骸,行为不检,故此不得已而后荐之。十余年间,荀彧又先后荐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共辅曹公,皆为当时名士,亦各称其选。此荀彧保魏第四大功也。

  建安二年正月,曹公南征张绣败归。袁绍则日益骄矜,写信给曹公时辞语骄慢。曹公将袁绍书信示之荀彧,则以十胜十败之论回复曹公。又谏以关西之事尽托钟繇,曹公遂于建安三年五月降张绣,十二月诛吕布,平定中原。次年四月,曹公派将北渡黄河击杀眭固,占射犬,控制河内,于是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三州。此荀彧保魏第五大功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