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灵台三重,九品通天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感觉、性征、喜好、旧感情、勇气

  海底轮

  मूलाधार(Mūlādhāra)

  会阴

  红色

  骨、足、脊髓、直肠、免疫系统

  求生意志、本能、生命力、全体的基本。

  而我辈修士所修之丹田,乃是道家内丹术语,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

  有上中下三丹田:

  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

  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

  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

  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因此对丹田极为重视,有如“性命之根本”

  下丹田储精;中丹田储气;下丹田储神,

  照现代的说法,丹田都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的膻中穴)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真元修练,藏储下丹田最易,金丹大道

  叶凡所修《先天大道藏》便是先修下丹田,练气十二重大圆满,

  周身真元圆润如意之后,将再无此前丹田修炼的凝滞晦涩,真元运转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周天次数再也不是限制,

  便可进入下一境界,筑基期的修炼

  于此修炼中须食五气,融于五脏肺腑,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

  《素问·刺法论》:“五气护声之华。”谓五脏内在变化反映在外表上的五种气色。

  青气自肝而出,白气自肺而出,赤气自心而出,黑气自肾而出,黄气自脾而出。

  观五色可察五脏之变化,取五行之精,融于五脏之属。

  五行:水(表浸润)、火(表破灭)、金(表敛聚)、木(表生长)、土(表融合)。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故《素问·宣明五气》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于五脏藏寓:“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情志活动本由五脏精气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情志活动分别由五脏所司,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而情志过激,又反伤五脏精气,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我辈修士,求取的乃是长视久生自在逍遥,自是重于修心,五气具全,五行相糅,

  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于下丹田之中高筑灵台,灵台之上五脏各融一道五行之气,五气相糅成抱鼎之势,凝聚一座五行大鼎。

  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五行大鼎所处之处便为胸中中丹田处,中有灵台相连,自此中下二丹田,互通相连。

  灵台九品,一品一层,修士底蕴愈深品级愈高,

  修士每采一道五行之气融于相属脏腑,

  灵台便又可升起成一分,

  五气相糅成抱鼎之势,汇于胸中膻中穴中丹田处,为抱鼎境,

  此为修士第三境,此时中下两丹田已然相连,真元浩荡,源源不绝,

  鼎成金丹,此为第四境,胸中中丹田再次开阔更为凝练,

  金丹破裂元婴出,此为第五境,

  至此,则上中下三丹田皆为一体自在逍遥,可得大自在大逍遥,增寿元3000

  肉体躯壳已不在限制,元婴出窍,魂游八千。

  然而,修炼一途本便是与天争命,夺天地之造化,逆天而行,

  五行之气,每一道都得暗合五行绝非易事

  寻常融入

  取金经,木精,水精,火精,土精五行之像即可,

  分别于寻常铁矿,百年老树,江海湖泊,熔岩火山,地穴深处,打坐,凝结精气,融入体内各属脏器便可,

  但若仅是如此却也暴殄天物,白白浪费了自身天赋,

  灵台九品,

  一则看根骨资质,

  神体圣体底蕴深厚之辈,便是光用些寻常五行精气也能高筑灵台,且品级不低。

  二则看悟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