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深坑村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古厝有着太多迷人之深处,存下了几百年的春景秋色,细致地品味那种独一无二的古色古香,感受一次弥足珍贵的馈赠。走进每一座古厝,经过每一条小巷,拐入每一条小路,在时空交错中触摸一段关于厝的古朴,观看一幅美丽精致的建筑艺术图画,邂逅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问候一声深情一砖一瓦一泥墙的守候人们,他们用一种理由就心甘情愿居守着凝聚浓厚文化的古房古屋,用自己宝贵的年轮日复一日地呵护,还有古厝里珍藏着许多悠久的往事。

  阳光沐浴着远近闻名祖厝门前的旗杆,飘扬了多彩的梦想与向往。用一种敬仰和虔诚,就能默读出旗杆上灿若星河的故事。不远处传来上课钟声,随风从耳旁轻轻地滑过,凝聚着很久很久的渴望,已把黑板和粉笔嵌入心怀。

  古往今来,村里人空前重视孩子们文化教育,这个家风村俗如小溪似地源远流长,从开祖们脚踏山村那时起,经历了世间的风雨霜雪,再到高度现代和文明的今天,这一个传家宝一代接一代地传,不但从未中断过,而且还几度发扬光大,许多重教育人的佳话,好似山岭上盛开的朵朵杜鹃花。四百多年前魏家人就在山边建起一个气派的魏氏书院,上接巍巍而来的龙脉仙气,下接莘莘学子地气,承载讲学和私塾学堂的教书育人功能,不负时光地培养人才。从此,以文化知识传授为载体,开启山村灿烂的文明,结出了满山遍地累累硕果,明清以来中举人以上就达三十多人,当今大中专以上毕业的人才近百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勤奋地奉献,共筑一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魏氏祖厝大门前挂的赫然醒目“文魁”牌匾,就可以回望留存在历史长河里一个又一个美丽光环。然而,他们的学识并不停步村里这片清朗的小天地,他们要做星光灿烂到外面村庄去,讲学的足印遍及邻近乡村,收藏进山山岭岭里。至今在罗源县城学堂和山村书院里,还回响着魏家先人传播文化知识的宏亮声音。

  名扬远近村庄,让万人仰慕的魏家人,那横溢才华和深厚文化功底,犹如挂在天边一弯彩虹,让邻近村庄文化事业增色光大。古田县大甲乡周洋村阮氏族人的家谱,就是魏家人下过很好的功夫精心帮助修订的,家谱每页都附有意蓄深沉的诗文,把枯燥无味的家谱,写出了一番横生的趣味,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如今还是被阮氏族人奉为至上之宝。

  在追求文化知识进步的路上,他们不忘抒写深厚的爱国情怀。上世纪三十年代,国难当头,他们也一样地澎湃着抗日救国情感,在魏氏书院墙上写下“抗日必胜”激情的标语口号,并绘画出多幅抗日宣传画,如今成为山村少有的文物古迹。同样,罗源县点燃的革命烽火日子里,也影照出他们光彩的身影,村里进步群众和地下党员,一次又一次护送红军战士和重要领导人安全过境,为红色革命写下默默无闻的诗篇。

  如今村里很多人都到城里去安居和工作,但对故土还是那么情深意浓,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纷纷地出钱出力,鼎力支持。

  前几年,深坑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考验出他们超人的聪明才智。他们不去赶脱离实际的时尚,而是心静气定地植入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把保护明清以来建筑的古村落完整和统一,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拂去空中飘来的浮躁,坚守一份古朴的宁静,拒绝了钢筋水泥的时髦,保留住木料瓦片那种原汁原味,挽住老祖宗留下那一份温馨,展示古村古厝深厚文化底蕴的春风笑脸。

  村落虽古旧,却又晖映着时代的色彩,在人们赞美中焕发了勃勃生机,在歌唱中延续一个无法复制的价值。

  深坑,从源远流长的史书中走来,像一条快乐的小溪不停地流淌着,她在平凡中埋伏了很多永恒的佳话。当那只脚步迈进一个新时代时,又生成了许多新鲜故事和美丽赞歌,蛰伏在人们美好的生活里,等待未来一天给人们演讲歌唱。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