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柳家庄打工显能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上回书我们说到薛仁贵家里遭了火,薛仁贵走投无路,准备上吊自杀,结果被卖豆腐的王茂生夫妇所救,因而结拜为兄弟,跟随王茂生夫妇回去。

  王茂生家就住在离薛家庄不远的大王庄,是个单家独户。一周用土矮墙围成的小院子,除了当中一条过道,两边都是菜地,种着些青菜大蒜,靠北是两间宽的土墙屋。推开门进去,里面就是一个大敞间,说是两间屋,中间却没有墙隔开。迎门就是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靠东墙放着一张床,床上拉着粗布帐子,那是王茂生两口子睡觉的地方。靠西墙就是灶台,安着两口大锅,灶旁一边是水缸和放碗筷的木架子,另一边立着几个米缸面缸和腌咸菜的坛子。中间空地上顺墙放的都是做豆腐的工具和材料。王茂生两口子成家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双方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所以家里陈设也极简单。

  王茂生让薛仁贵进来,见薛仁贵打量四周,就笑道:“兄弟呀,别嫌哥哥家穷,这里以后也就是你的家,有我们一口吃的就绝少不了有你一口。”薛仁贵也笑道:“哥哥说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要是没有哥哥嫂子,我这会儿还不知在哪儿受冻呢。”王茂生从薛仁贵肩上接过豆腐挑子,放在北墙根下,就拉着薛仁贵在桌前坐下喝水聊天。毛氏也放下手里的篮子,挽起袖子就开始刷锅做饭,顺便就问薛仁贵:“兄弟是吃米饭呢?还是吃馒头?”薛仁贵回答:“嫂子,我不挑食,啥我都吃。”王茂生对毛氏说:“还是做米饭吧,来得快点,兄弟肯定都饿坏了。”薛仁贵道:“不瞒哥哥嫂子,兄弟都有三四天没有吃东西了。”“唉哟,那可是饿坏了,我是得快点做了。”毛氏说着,就去米缸里舀米准备做饭。

  薛仁贵一边和王茂生坐着聊天,一边看着毛氏舀米。他是看毛氏做多少米的饭,看够不够自己吃。毛氏在那边舀米,心里就在想:平时我们两口子一顿饭舀一碗米就够了,今天来了兄弟,长得五大三粗的,肯定饭量小不了,我就舀两碗米吧。舀了两碗米,又还是担心不够,心说宁可吃不了剩着,也不能让兄弟吃不饱。于是又舀了大半碗米。薛仁贵在一旁瞧在眼里,心里说,这点米哪里够我吃啊,就对毛氏说:“嫂子啊,兄弟饭量可有点大啊。”毛氏一听,明白了,这是说不够呗,就又舀了一碗米,足够她两口子吃两天的了。薛仁贵见毛氏不再舀米,心里说,这点饭也还是不够啊。但这是第一次来哥哥嫂子家,他也不好意思再要加了。

  毛氏干活手脚麻利,一会儿的工夫,饭菜齐备,端上桌来。一大盆饭,几碟小菜,无非是煎豆腐,汆豆腐,拌豆腐,腐豆腐,炒青菜,干咸菜等,反正都是自家里剩的和菜地里长的。毛氏摆上碗筷,先给兄弟薛仁贵盛上一碗饭,再给王茂生盛了一碗,然后回灶台边去刷锅烧水去了。那个时候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特别是有外人在的时候,女人是不能上桌子一起吃饭的。男人们吃饭时女人还得在厨房忙着,等男人吃好了把碗碟收进厨房,还剩下啥就吃啥。这是那个时候的规矩,我们且不去计较它。单讲薛仁贵和王茂生吃饭。

  薛仁贵吃饭有个习惯,吃饭不说话,只顾埋头吃自己的。这叫吃不言睡不语,是有教养的表现。薛仁贵也不挑食,无论好歹,什么他都吃,而且都吃得香甜。不仅饭量大,吃饭还挺快。这边王茂生端起饭碗刚吃了一口,嚼到了一颗小石子儿,正在抿石子儿的工夫,薛仁贵一碗饭就吃完了。去饭盆里又盛了一碗,三扒拉两扒拉,王茂生刚要和他说句话,这第二碗饭又吃完了,薛仁贵又盛了第三碗。王茂生觉得有趣,索性就停下看着薛仁贵吃。薛仁贵是三两口就是一碗饭完,吃完一碗饭才夹一口菜。只见他是左一碗右一碗,那架式,简直是风卷残云。不一会儿工夫,饭盆里见底儿了,菜碟里也空了。

  薛仁贵见没得再盛的了,这才抬起头。一看王茂生正瞪大着眼睛看着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哥哥见笑,兄弟的吃相太难看了。”王茂生连忙说:“不难看不难看,年轻人嘛,饭量好才能力气好啊。兄弟吃饱了没?哥哥这儿还有半碗饭,哥哥饭量小,也吃不了了,你也给吃了吧?”薛仁贵连忙摆手:“多谢哥哥了,兄弟已经吃饱了,哥哥请慢用。”其实呢,按薛仁贵的饭量,这一顿还只吃了个半饱。

  王茂生叫妻子毛氏过来收拾桌子。毛氏过来一看,还收个什么呀,全都成了空盆空碗了。心里想,我的个妈呀,这兄弟饭量可真是大呀!合算这一顿的饭菜,除了给王茂生盛了一碗饭,其他的全让薛仁贵给吃了。

  毛氏收拾好了碗筷,又过来给兄弟俩续了茶水。就问薛仁贵:“兄弟现在晚上住哪儿啊?”薛仁贵说:“不瞒哥哥嫂子,兄弟自从家里遭了火之后,四处投亲靠友不成,这三四天我都是在人家墙根下,要么是在树脚下蹲一宿,也没有个住的地儿。”

  毛氏就跟王茂生商量:“我说当家的,咱们家在山边儿上不是还有一个旧瓦窑吗?收拾出来给兄弟住,你看怎么样?”王茂生一想:嗯,好。就对薛仁贵说:“兄弟呀,我们家在丁山脚下有一座旧瓦窑,距这儿也就两三里地。那是我家老辈们用过的,传到我的手里时,我改行做起了豆腐,那座瓦窑就一直空在那儿。你要是不嫌弃,我们去把它收拾一下,你就在那儿先住着。兄弟你看行不行?”薛仁贵一听说:“行啊,那太好啦。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

  有人要问,薛仁贵既然到了王茂生家,王茂生夫妇为什么不留他就在家里住,而要让他住瓦窑里去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一者王茂生家是小门小户,家里总共就那么大一点儿地方。又是个大敞脸,连一封隔墙都没有,这男男女女的又都是青壮年,在一起住着很不方便。唐朝时虽然封建礼教不是很严,但基本的伦理规范还是都有的。特别是薛仁贵这种有着良好家庭教养的人,从一进门时就看出了这里的不方便。二者做豆腐是个挺辛苦的活儿,每天晚上就得把豆子泡好,半夜就得起来磨豆子,滤豆渣,熬豆浆,压豆腐。等豆腐做好,天也就亮了,王茂生就得把豆腐装上挑子出门去卖。毛氏担心薛仁贵是个少年人,有睡早觉的习惯,怕夜里干活吵着了薛仁贵,所以提出让薛仁贵去瓦窑里住。

  三个人说干就干,拿了扫把,抹布,拎了水桶,扛了铺盖卷,背上铺草,又给薛仁贵包了几件王茂生的旧衣服,就奔瓦窑来了。到了近前,薛仁贵一看,这瓦窑背靠丁山,不远处就是汾河湾。窑口朝南,窑前挺宽敞平坦,四野开阔,周围都没有人家。心里就想,这可是一个练武的好场子。

  王茂生掏出钥匙打开了瓦窑的门,毛氏走进去点亮了油灯。瓦窑里就亮堂了。薛仁贵四下里一看,这瓦窑虽然不大,窑顶还比较高。靠窑口处还垒有灶台,灶台上有口小锅。灶边有张小桌子,还有两个小凳子,瓦窑的最里头有一方旧土炕,那都是王茂生的祖上以前在这里生活过的,多年没有用过了,上面都布满了灰尘。

  三人把瓦窑里里外外一番打扫,瓦窑就干净多了。再在土炕上铺上铺草,被窝卷一打开,嗨,睡觉的地儿就弄好了。王茂生仔细检看了就跟王茂生商量:“我说当家的,咱们家在山边儿上不是还有一个旧瓦窑吗?收拾出来给兄弟住,你看怎么样?”王茂生一想:嗯,好。就对薛仁贵说:“兄弟呀,我们家在丁山脚下有一座旧瓦窑,距这儿也就两三里地。那是我家老辈们用过的,传到我的手里时,我改行做起了豆腐,那座瓦窑就一直空在那儿。你要是不嫌弃,我们去把它收拾一下,你就在那儿先住着。兄弟你看行不行?”薛仁贵一听说:“行啊,那太好啦。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