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铁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佟赤忠因在鹰扬军时,常得伴驾殊荣,已经在鹰扬军内升至指挥佥事。虽然离总兵还有五级需要爬升,但已经是鹰扬军内少有的少壮将领。



  鹰扬军之设,军官全数是女真上层的子弟,部长子弟起步就是把总。若是大部落酋长的子弟,起步千总的也有,例如佟赤忠就是千总起步。底层士兵都由部长家的本家子弟或奴仆构成,总数近九千人。



  朝廷养鹰扬军之本意,绝不是将之养成能战、敢战之军,反而多加优容,除了不得扰民一项之外,其余军纪训练之类,基本上处于不管状态。



  因此成军一年半以来,鹰扬军的军官从上到下,跟他们的老子一样,每日飞鹰斗狗,声色犬马,堕落的非常迅速,作战能力直线下滑。



  佟赤忠因父祖乃建州大酋,且在后世名气极大,获得了朱翊钧的青睐。朱翊钧练习骑射时,时常找他伴驾,还经常与他些赏赐来笼络他——既有恶趣味,又对他有些欣赏。



  跟着皇帝时间长了,这佟赤忠真如他的名字一般,对皇帝一片赤胆忠心,他经常跟朱翊钧谈起女真上层堕落之状,并深以为忧。



  佟赤忠的意思是,朝廷优养女真部落酋首,诚然能起到瓦解女真战斗力的作用——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难不成朝廷还辈辈养着这些人?不如在鹰扬军内部大力推广汉学,逐步将其汉化,如此数代之后,并无女真汉人之别,也让这些人的后人有能力从事生产或敢战立功,不至于在将来成为朝廷负担。



  朱翊钧在治理东北的计划中,本就有此意。就顺水推舟嘉纳其言,在万历四年春天派驻鹰扬军汉学教员,教授他们汉语汉话。这些教员还要从历史角度溯源,宣扬女真本自华夏的理念,彻底瓦解其民族意识。



  女真虽然源流金国,但国子监教授在华夷之辩方面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咱们华夏之人在族类分别方面,就是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珠,只要具有这三类特征的,都是华夏先民血脉。



  那如何区分华夷呢?一个字“礼”!只要用汉俗,说汉话,衣右衽,习汉礼,那就是一族的。此前女真左衽,剃发,那就不是一族,今日已改右衽,蓄发,没问题了,都是汉人——再学会汉话和汉礼就更齐活了。



  在本时空的此际,中华文明对已经顺服的夷人在文化方面的同化,简直是碾压态势。因此,出乎朱翊钧意料,到了万历五年的时候,绝大多数女真人已经跟汉民一起,过起汉节来了。



  这里面有多少随大流跟着政治气候走的先不说,其中最成功的汉化就是各家萨满的低端巫术学说,被汉地佛教的精微大义彻底取代——此际的东北,除了来收粮食、收山货的各地行商,身披袈裟的大光头属于最多的流动人口。



  因朱翊钧非常重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传教工作,本时空的僧录司得到了朝廷很多的政策倾斜。凡是派到蒙古、鞑靼和东北的僧人,每人一手内外兼修的医术是最起码的,僧录司从万历元年朱翊钧初步掌权后,即开始举办辩经活动和通译比试,花了很多精力来培养传教僧。



  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派遣,正规化的僧人教育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粗通医学、精通佛学的传教高手。这些人行走在草原、戈壁和深山密林之间,获得了各地少数民族的极大尊重。



  萨满粗浅的外科正骨术和巫医手段,哪里比得上朝廷培养的正规军。尤其在外科方面,因为少数民族的牧民和猎户经常受伤,受伤后的感染和肢体畸形是其最大的苦痛。这些僧人出马后,比萨满高出数倍的治愈率,把原始宗教打的溃不成军。



  如此多管齐下,朱翊钧判断,不出三代人,女真汉化将竞全功。而佟赤忠也因为献策之功,被允许带领一千鹰扬军,参与征伐缅甸之战——这是鹰扬军将领首次被派军务,此前朝廷虽然在女真招了很多兵,但都打散了安排在九边各处,编制很小,长官也都是汉人。



  佟赤忠今年十九虚岁,在万历三年底时候娶了一个汉女,媳妇头一胎就给他生个儿子。此次为国征战,他跟朱翊钧请战了好几次才获得允许,下定决心要让缅甸人见识见识自家的武勇。




  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派遣,正规化的僧人教育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粗通医学、精通佛学的传教高手。这些人行走在草原、戈壁和深山密林之间,获得了各地少数民族的极大尊重。



  萨满粗浅的外科正骨术和巫医手段,哪里比得上朝廷培养的正规军。尤其在外科方面,因为少数民族的牧民和猎户经常受伤,受伤后的感染和肢体畸形是其最大的苦痛。这些僧人出马后,比萨满高出数倍的治愈率,把原始宗教打的溃不成军。



  如此多管齐下,朱翊钧判断,不出三代人,女真汉化将竞全功。而佟赤忠也因为献策之功,被允许带领一千鹰扬军,参与征伐缅甸之战——这是鹰扬军将领首次被派军务,此前朝廷虽然在女真招了很多兵,但都打散了安排在九边各处,编制很小,长官也都是汉人。



  佟赤忠今年十九虚岁,在万历三年底时候娶了一个汉女,媳妇头一胎就给他生个儿子。此次为国征战,他跟朱翊钧请战了好几次才获得允许,下定决心要让缅甸人见识见识自家的武勇。



  但连续多日的行舟,简直让他死去活来。一番长途之后,他对大明疆域之大,水域之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等他下了船,跟着大部队自贵州转道进入广东之后,一路上的山川锦绣,风土人文,也都让他瞠目结舌。



  ......



  万历五年的五月中旬,经过马、步、舟各种行军方式掺杂的长途跋涉,刘显带领新军终于赶到了肇庆,和两广总督凌云翼见了面。



  凌云翼字汝城,南直隶人,张居正同科进士,和殷正茂一样,为铁杆张党。他接两广总督前为江西巡抚,对帝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细情比较了解。



  殷正茂在京期间,和张居正经常研究两广瑶情,两人和凌云翼一直也书信往来,研究如何平定罗旁瑶。因此凌云翼对罗旁瑶攻陷高要,是怒喜交加的——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朝廷能批准他和殷正茂联合作出的铁壁合围军事方案。



  因此从凌云翼内心深处来说,他不希望刘显过来插一脚。他已经下达了总督钧令,两广各地大军正在源源不断到达指定位置,对泷水罗旁山进行铁壁合围。罗旁山内有瑶寨数量近千数,凌云翼准备布下天罗地网,层层推进,把里面的瑶民尽数或捕或杀,一次性解决两广瑶民作乱问题。



  而刘显的介入,会将这泼天的功劳至少分走三分之一。而且凌云翼认为,刘显的军纪和霸道的性格,也不是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在武学扭转过来的,因此,如何安排刘显,将成为比攻灭罗旁瑶还要难办的问题。



  然而这一切的疑虑,都在看到新军那一刹那瓦解冰消。新军二月底从京师出发,到了广东肇庆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十六,期间还绕了千多里的远路。然而,看见这只部队列队后站在那里的姿态,凌云翼就知道,用了这支部队,将至少减少两广之兵一半以上的伤亡。



  刘显的变化也很大,并无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