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柳暗花明4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听到杨振说这段话的时候,赵英焕感到心情有些沉重,他初到急诊科的时候,不也见证了很多因为穷困引发的悲剧吗。

  “那些年陈医生看了太多这样的惨剧,终末期的尘肺患者只有肺移植才是唯一治愈手段。也是因为这份仁心,他希望能给这些只能等死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带去希望。他后来有机会去美国肺移植中心学习,学成回国之后,他便在动物身上开展肺移植试验,待技能成熟后,他在医院开始给一些终末期肺病患者实施肺移植。肺移植的术后管理也是关键,肺移植病人容易死于前期感染,他和他的团队在围手术期间的先进管理,也大大降低了肺移植后早期的死亡率。他作为一个医生,却可以凭一己之力带领一个市医院的小科室成为全国第一。”

  “都说达则兼济天下,他和他的团队现在在很多全国大型教学医院开展讲座、学习,并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开展肺移植技术,打造出国内第二大肺移植中心。可以说,他是凭借一己之力将国内的肺移植技术推向世界领先水平。”

  “如果光是这一些,还只是让我们这些同僚感觉到钦佩,那他还有一些行为,却足以让很多人顶礼膜拜。”

  平日里,杨振严肃惯了,可能和急诊科这样的气氛有关,赵英焕很少见他谈笑,今天在提到自己平生最为敬重之人,他像是打开了话匣子。

  “手术台上,他是救死扶伤的医者,手术台下,他也是一名为名请命的人大代表,通过他的不断努力,让卫生部联合六部委发文,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避免因为航班、高铁等延误而导致很多珍贵器官被白白浪费。与此同时,他也为推动‘脑死亡’立法做出巨大贡献,避免了很多患者在终末期被过度治疗,也使得用于捐献的器官得到更好的利用,让捐献者的生命也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这些年,他还一直在为那些尘肺患者的利益奔走。尘肺病本来也就是一种穷病,这些患者原本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去了这些条件恶劣的地方工作,可得了这样的疾病却足够拖垮全家,很多尘肺患者打的都是散工,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然拿不到赔偿。因为涉及到多重的利益,即使有些尘肺病患者最后与劳动方确定了合法的劳动关系,也因为尘肺病诊断的弊病也不能让这些尘肺患者得到职业病认定从而得到合理的工伤赔偿。而陈静瑜医生也一直在两会中提议,建议将尘肺的诊断和职业病的鉴定进行分离,让尘肺病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治。相信不久,这些尘肺病患者也不用在维权时这样困难重重了。”

  这一点赵英焕倒是知道,尘肺病当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很容易诊断,可是在国内只有专业的职业病机构才能出具证明,而且正如杨振所说,

  想到这一些,赵英焕也开始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医生肃然起敬。

  “我们一直都说当下的大环境里,医生的工作有多难做,可同样作为这个大时代下的医生,不用去想就可以知道陈静瑜医生这一路走来这个过程会有多么艰难。但是这个医生却真正做到了:医之大者,为国为民,虽万千人,吾往矣。”

  “小赵,我知道你就算不干急诊科了,能选的还有很多,但是今天你也听我一句话,医生是最能造英雄的行业。”

  讲到这里,赵英焕忽然意识到,杨振忽然提到郭靖带杨过在襄阳巡城这一桥段的用意。他以这样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为自己上了一堂课。

 &这些尘肺病患者也不用在维权时这样困难重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