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有关膛线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一旦挤压应力过大,想要维持原本的导转力。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膛线高度,二是增加膛线数量。

  由于前面提到过,武器弹药的口径一般指的就是枪膛内,阳线到阳线之间的距离。况且,陡然增加膛线高度,膛线根本的弯矩就会加大。结构强度,疲劳强度和气闭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一来,增加膛线高度的办法自然是没用了。

  剩下的,便只有增加膛线数量,加大受力面积这一条出路。这也是不同枪支,膛线不同的由来。

  在叶青的祖国,95,03式步枪一般都是4条膛线。而北约这边的武器,则多为6条膛线。粗看这一数据时,叶青好像有些理解了之前那些在论坛上喷95式步枪不如联邦AR的家伙们。毕竟膛线多的枪,单是枪管寿命就会高很多,这还不提其它。

  不过在深入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叶青发现自己又错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子弹的区别上。北约武器大多使用的是SS109步枪弹,也叫做5.56*45mm NATO步枪弹。这款子弹在实际表现上其实和叶青祖国的5.8mm步枪弹区别不是很大,都是小口径步枪弹。基本上就是“大哥别说二哥”的这种关系。

  可毕竟是两款不同的子弹。SS109步枪弹的膛压比国内5.8mm步枪弹的膛压要高了不少,一般而言都在380兆帕左右。而5.8mm步枪弹一般则不到300兆帕。

  除此之外,叶青通过Ar15和95外贸版步枪,97式步枪的对比,也发现了两者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膛线缠距上的区别。

  膛线缠距指的是膛线的旋转程度。膛线在枪管内完成360度旋转所用的距离越长,则缠距越慢,反之亦然。而Ar系的枪,缠距普遍只有178mm,比95式步枪的缠距要快了很多。

  所用枪弹上的区别,再加上设计理念上的区别这才造成了两种武器膛线数量上的差距。这并不能作为判定95式步枪不如Ar系步枪的依据。

  再者说了,95式步枪也不是不能做到6条膛线。但这样对枪支性能的提升对比一下增加膛线所花费的成本,简直是亏到了姥姥家。

  想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叶青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这台拉膛线机上。通过这台设备上带着好似来复线一般纹路的顶锥状的东西,叶青不难判断出这一台用来执行Button Rifling方式生产膛线的设备。

  Button Rifling直译为纽扣步枪,所以这种生产方式也被称作纽扣式。这种生产方式也很简单,通过高压将一个有形状和膛线相反的纽扣状物体,挤过枪管内部来产生膛线。不过发展到现在,纽扣形状逐渐被顶锥形状所取代。

  这种生产方式不能算好,但也不能算差。虽然高精度枪管一般都是采用拉切式和削切式制作,但手枪也用不着高精度枪管不是?

  再者说了,对比另外两种生产方式。还是Button Rifling更加省事,也更适合叶青目前的小作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