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夜宿牛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美都少佐被自然的力量吓住了,她只好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撤出李家山寨。可她仍然没明白“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自然法则。

  一个时辰后,云开日出,大地生辉。

  外围哨所报告,日伪军已经远离李家山寨。

  李氏家族经历这场浩劫,六百多人的家族成员,只剩下三百多人了。

  人们满身湿淋淋的站在自己房屋的废墟前。秋风瑟瑟,一个个冷得浑身战栗。

  族长李国文发下号令,要大家节哀顺变,赶快生火烤干衣服。李氏家族失去的亲人已够多了,不能因为生病和瘟疫再雪上加霜。当务之急是烤干衣服,淹没亲人和敌人的尸体,搭建草棚安身。

  一时间,李家被敌人炮火摧毁的废墟上,到处烟火四起,大家自觉的分成男人和女人,脱光身上的衣服,围着火堆烘烤。

  掩埋亲人和敌人尸体的任务极其巨大,自然由李明俊带领家族武装来完成。

  可是,他的一百多号人,现在只剩下二十六加上十八个伤员,共四十四个人了。白雪瑶和郝德双一直在队伍里,算上她们两个也只有四十六个战士。

  吴琦玉带着五个孩子回到自己那被炮弹炸塌了一半的青砖大瓦房前。那还没倒塌的一半,也已墙壁开裂破损,危若累卵,不能居住。除了另找一块场地搭建草房别无他法。

  吴琦玉这个大家闺秀,遇到了她人生的最大难题,怎么安顿好自己身边的五个孩子?好在十八岁大的丫鬟巧儿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没来李家当丫鬟之前,就住的茅草房。她对搭建一个草房还是颇有经验的。

  天完全黑了,草房还只搭建了一个毛坯。五个孩子饥寒交迫,一个个哇哇大哭。吴琦玉完全没了主张。

  李明俊和白雪瑶一身泥土,一身臭汗回到住宅废墟。他的幺爹幺妈和厨娘已在今天保卫大银包山寨的战斗中牺牲了。

  李明俊刚刚掩埋了自己的幺爹幺妈和战友们的尸体回来,他来不及悲伤,此时,虽然他已极为疲惫,但他必须以坚韧的毅力带给家人信心和力量。看见吴琦玉和孩子们相拥一起,都哭成了泪人儿。

  李明俊上前蹲下,轻抚孩子和爱人:

  “琦玉,你要坚强。只要人还在,暂时的困难我们共同克服。”

  吴琦玉转身扑进李明俊的怀抱,放声痛哭“没了住房,没了衣物,没了粮食,往后怎么生活?”

  “琦玉,你是急糊涂了吧?粮食和猪肉,我们不是坚壁清野了吗?我这就去窑洞把粮食和猪肉取一些回来。”又对身旁的白雪瑶说道:“教导员,请你帮忙搭灶烧水,我去去就回。”

  李氏家族四周的山上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李家常年开采,用骡马托运到大银包东山脚的漳河码头,再用船运往沙市荆州销售,这项收入是李氏家族重要的财富来源。

  因此山上有很多深浅不一的窑洞。其中的一些窑洞被李氏家族改造成了秘密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库。

  日军侵占远安、当阳、宜昌后,李家人更是提高警惕,放在家里的粮食很少,大多储藏在窑洞里。

  “大队长,你一个人搬得动吗?需要我去帮忙吗?”白雪瑶问道。

  “你就在家里帮你大姐照顾孩子,埋锅烧水,我快去快回。”

  “这还是个家吗?”吴琦玉心碎的问道。

  “只要人在,一切都可重建。”李明俊在废墟中找到一个麻袋,冲进了黑漆漆的夜幕。

  白雪瑶虽然生长在大城市,但自从她参加新四军后,因陋就简的生活能力就大大提高。

  她麻利的在残垣断壁中找来几块土坯砖,做成一个简易的灶。

  又在东倒西歪的格木檩条中挖出铁锅,搁到土坯砖上,从不远处的堰塘提来一桶水倒入锅中,把旁边燃烧的木柴塞到灶里,一个新的柴火灶就完成了。

  晚餐很简单,猪肉炖土豆外加一锅米饭。

  大米和猪肉是李明俊从窑洞搬运回来的,土豆这东西是李家常年的主打菜,每户人家的厨房角落都有一堆土豆,毁损的厨房,要找点土豆还不难。

  在晒谷场煎熬了一天一夜,每个人都困得不行。吃饱饭,五个孩子都呼呼睡觉了。茅草房今天是搭建不成了。

  安身何处呢?

  李明俊一个膀子搂了一个熟睡的孩子。

  吴琦玉、白雪瑶、丫鬟,每个人怀里都躺了一个孩子。

  就这样抱着孩子睡一夜?显然不是办法。大人也冲进了黑漆漆的夜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