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鑫圣钢结构施工队下午撤场,这是韩玲玲做的最后一顿早餐。

  ——南瓜粥,葱根猪肉包。

  昨晚,听完课才发酵的麦面。今早,六点就来上班,亲手和面,做出的包子。光凭这手艺,谁娶了做婆娘,那是谁的幸福。

  韩玲玲故意不理牟中平,总是借故回避。揭开蒸笼盖,热气腾腾的气象,也未能替代往日的快乐。牟中平自己捡了包子,自己盛一碗南瓜粥,豆瓣与泡菜是韩玲玲事先备好放置在餐桌上的。

  牟中平一个人吃着早餐,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冲击着他的思绪。

  从一开始,牟中平就不与工人们一起吃饭,而是去蹭韩玲玲地热度。韩玲玲倒也配合他,和谐的背景下是快乐与激动的组合。最后一天,她却躲了起来。或许,两颗心心相向的灵魂都是懂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牟中平没有急躁,这事只能从长计议,他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竣工验收的工作上。可是,对韩玲玲的念头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冒出来,就冒出来吧!只要有事干着,也就过去了。

  标准化牛圈@雒家村

  像营房一样矗立在龙家沟沟口。

  要是郭二爷在的话,那激动之心定能嗨翻全场。不过,他在党员微信群也能对动态了如指掌,就让他在北京自嗨吧!

  没有剪彩,只有紧张地验收和撤离在有序进行。苟兴旺准时来了,一来就投入到验收之中。剪彩,只不过是雒小亿打的一个比喻而已。

  “兴旺,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牟老板,牟中平。”雒小亿说。

  苟兴旺上前一步,握住牟中平的手,自我介绍道:“我叫苟兴旺,建筑队队长。”直白些,就是一包工头。

  牟中平借机说道:“苟队长,相逢何必曾相识,请多关照,谢谢!”本来是对韩玲玲说的词语,用在了苟兴旺身上,可见他一直处于神不守舍的状态。

  雒小亿说:“人家马上就苟副总了。更不是什么建筑队,而是建筑公司了。”

  “恭喜您!”牟中平打了个拱手以示祝贺。

  雒小亿和王克志都是斜杠青年,特别是雒小亿更是身兼数职,他不仅要负责村委会的日常工作,还要负责农合社的经营管理、还要经营社交和网购平台账号、还要当业务员、还要当摄影师、还要……………

  ——他们已不属于自己,他们是雒家村的。

  村主任王克志骑着雅马哈摩托车、带上无人机去了雒家坝和韩家扁。不像村干部,倒像知青下乡。然而,他的的确确是村干部,而且是村主任。

  没错,四大元老,以及他们的同伴背地里就是把他叫的“知青儿”。叫顺口了的,改口不易。只要是穿得时髦一点的年轻人,都会被他们贴上这个标签。

  知青,有什么不好?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生力军!

  这不,有知青去过的地方,郭二爷坐在北京城儿子的房子里也能实时关注到巴河流域雒家村的动态。运筹帷幄的伟略和便捷,都已普及到平常百姓家了!统统的一切,能离开得了知青的推动吗?

  郭二爷不仅看到雒家坝和韩家扁农田整备的气吞山河之势,而且看到了韩兴埔和韩兴僖两家人吵架干仗的实况直播。

  鲁四婆是挽着韩四爷的手腕去赶场的,也是挽着手腕回来的,像知青儿一样。

  赶了趟坦溪口,回来就捅了个大窟窿…………

  逢人便讲,韩兴僖的大女子勾引了一个巴中有钱的老男人。

  这话,很快就传到韩兴僖婆娘肖从莲的耳朵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巴中婆娘骂人,先是指桑骂槐、进而叫阵对骂、最后可以演变到动手对打,故事从酝酿、到展开、到高潮是有节奏的。

  韩兴僖首先约谈韩兴埔。

  在韩家大院西南角的磨盘旁,一棵老槐树下,两个男人,也是两个家庭的首席执行官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高峰论坛。

  “一笔难写二姓,我的女儿也是你的女儿嘛,何必四处诽谤呢?”

  “没有啊!谈何诽谤?”

  “如果是你的女儿,我遮掩还来不及呢!家丑不可外扬,这点道理,是懂的啊?”

  谈判才起头,整个谈判内容被隐藏在爷的手腕去赶场的,也是挽着手腕回来的,像知青儿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