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69章 最后一站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中原比富士山高的山当然有很多,但都是离海两千里以外的内陆了,反差没那么剧烈。

  在室户冲时候,刘备亲自登临了一条捕鲸船,还亲自指挥了一把用军用的弩炮射杀巨鲸——

  如果没有皇帝参观的话,平时的捕鲸当然用不到这种大杀器了,直接靠投射鱼叉的简易装备就行。用上床子弩,显然是满足刘备围猎的乐趣,

  因为《史记》上记载、秦始皇东巡蓬莱的时候,就听了方士对“为什么见不到东海仙人求取仙丹”的解释,推辞说“为巨鱼所阻”。所以秦始皇是亲自下令用弩射杀过巨鱼的。刘备这是玩了一把COSPLAY复刻。

  随后刘备也参观了直接用泥质滩涂和石垣围砌的盐田、扶桑如今早已实现直接日光晒盐,然后大批量腌制海鱼鱼干和鲸肉鱼干往中原回运,每条船都是满载了几百吨优质肉类。

  鲸鱼的油脂也都被搜集起来,做成灯油“人鱼膏”,这东西比蜡烛和其他动物脂肪燃料烧起来都亮,就是离得近了气味不太好闻,作为远程大面积照明还是很不错的。

  历史上英国人一直到18世纪,伦敦首次出现路灯时,用的就是鲸油膏做灯油,后来完全进入工业时代才有了煤油灯煤气灯。

  大汉如今的雒阳皇宫之中,也用上了鲸油膏的庭院灯,在皇家园林和走廊上用用。但全城使用还是有点不够的,也不利于防火,所以民用领域没有普及。

  当然,李素在会稽的几处公爵府、别业,以及在雒阳的丞相府,还有诸葛家糜竺家的那些府邸,肯定也是都在庭院里用上了鲸油灯柱。

  算是这个时代第一批“夜里连户外都要大面积持续照明”的豪宅,堪称不夜。

  ……

  抵达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的时候,刘备和随行官员当然都是被金银山的规模微微震撼到了,毕竟是方圆覆压二三十里,都是矿区,一眼看过去热火朝天,总计怕不是有上万矿工在辛劳作业。

  挖矿的地方环境过于恶劣,皇帝和大臣也不可能长时间驻足,所以只是远观就好了。还是到了选矿区和冶炼区,能够稍微多看一下。

  最近几年,金银矿的开采,总算是用上了李素点拨的“灰吹法”,也就是利用其他贱价重金属、容易与金银互熔成为合金、而且合金熔点会低于合金中任何一种单质的特性,低温就把金银先与其他杂质分离。

  最后,再把作为“熔剂”的贱价重金属分离掉。

  具体来说,这里用到的媒介就是铅、汞。

  铅非常便宜,熔点只有三四百度,稍稍烧一下就熔化了。不过铅要沸腾气化还是比较难的,依然要一千五六百度以上。

  这个温度纯铁都液化了,而汉朝原本的冶金技术,都做不到把钢铁炼成铁水,所以才只能用“炒钢法”没法用“灌钢法”(铁变成铁水才能“灌”),因此,汉朝原本的冶炼,也是不可能把铅变成蒸汽的。

  好在二十年前诸葛亮发明了“提前预热鼓风”技术,往炉膛里吹预烧过的空气,这个技术既然能进一步提高炉温,实现灌钢,现在也能挪用过来气化铅。

  有了这些东西后,矿石中的微量金银残余要充分榨取出来,效率就提高了数倍之多。比如原本含量才每吨几十克的,古代传统提炼法提完后可能还能剩十几克提不出来。

  上了灰吹法后,能把这些含量过于低的犄角旮旯部分也搜刮出来,炼完后的矿石残渣剩金量能压低到一克以下。

  (注:21世纪炼金技术已经做到每吨矿石0.2克都有开采价值的程度了,国内最好的富矿也才5克每吨左右,这种矿石放古代已经是矿渣。

  所以所谓的黄金持续两千年都没开采完,其实就是科技进步之后,把古代炼完没用的贫矿渣重新回炉嚼了消化一遍,榨干最后的养分。)

  相比于铅的难以沸腾,汞肯定要容易用得多,毕竟常温下就是液体了,三百多度就沸腾了,沸点比铅还低一千二百多度。

  不过汞蒸气的毒性太大,而且汞贵得多,用来分离白银肯定是不划算的,只能是特定情况下专门分离黄金用。

  于恶劣,皇帝和大臣也不可能长时间驻足,所以只是远观就好了。还是到了选矿区和冶炼区,能够稍微多看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