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曹操的认知,是停留在没有地图编辑器的前提下的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曹操还想减少部队损失,扛不住转运压力,把刘备军提前放进去打,那二十天结束攻城战也是有可能的。</p><p>不是因为城池有多坚固,纯粹是因为城内守军也人数众多,兵力强大,才需要耗那么久,不把城墙工事彻底搞烂就不能随便上去换人命,否则换不起的。</p><p>安排好这一切后,诸葛亮自忖剩下的活儿让生性谨慎的鲁肃来督办,也绝对不会出岔子了,沮授也还暂时没走,所以完全不用担心。</p><p>按照他原本说好的该去恩师李素那儿当参军的日子,现在已经拖延了十多天了。</p><p>诸葛亮便安心向刘备告辞,准备最后交代几句,就去别的地方更好地建功立业。</p><p>李素在淮南地区的夏季攻势,此刻其实已经展开,只不过李素智商也是比较卓绝的,所以诸葛亮没第一时间去参谋问题也不大,但也不好怠工迟到太久。</p><p>刘备也觉得自己这儿结硬寨打呆仗就行,技术问题诸葛亮都布置完了,所以很爽快放诸葛亮调任。</p><p>不过临走还是请他稍微喝几杯薄酒践行,顺便听取一些意见,就当是无则加勉。</p><p>君臣对酌间,刘备主动询问:“贤侄走后,若是大军攻破了郾城,下一步进攻方向,又该如何选取?”</p><p>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审慎地拿出地图,指点给刘备看。显然是最后这些日子里,诸葛亮每天都在钻研地利。</p><p>他指着郾城漯河以西、一直到汝阳周口的地势,对刘备说道:</p><p>“陛下,臣以为,既然我军豫州这一路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曹军主力,而非指望直接深入拓地,今年预期的攻拔任务,都是由河北淮南两翼齐飞为主,那么就该贯彻到底。</p><p>曹操肯定会以为,我军破了郾城之后,不是去上游威胁颍阴、许昌,就是顺流威胁上蔡、全取汝南。所以不得不分兵防守。</p><p>一旦我军选择了某一处主攻方向后,曹军主力可以对应机动,重点堵我军要攻打的新方向,而另一路只留威胁我军汝水粮道的必要兵力。</p><p>因此,其实对陛下而言,不选任何一条路的进攻方式,才是牵制曹操主力最多的方式!我军既不往上游打颍阴许昌,也不顺流而下攻上蔡全取汝南!就留在郾城!”</p><p>刘备愕然:“留在郾城作甚?”</p><p>诸葛亮一指地图上郾城到东边汝阳的陆地,蘸酒水划了一条线,说道:</p><p>“臣自数年前负责南阳运河时,便多年揣摩豫州地理,还曾派细作勘测地形、寻访对豫州熟悉的商旅及流亡北士。</p><p>据臣所知,这汝水与颍川之间,最近最容易挖通的点,便是郾城至汝阳。汝阳名为汝阳,实则不靠汝水,却在颍川之西南、汝水之东北。</p><p>郾城至汝阳,不过九十余里,而且已经离开了大别山区,纯是豫州平原,地质松软,泥土易挖。同样挖九十里路,工费比之朝廷苦苦修筑的博望叶县运河,仅需不到一成,花费的时间也只有一成多就够了。</p><p>而没有此河之前,颍川要与汝水互通,必须都往南流淌入淮。汝水往下三百余里,至蓼县入淮,随后沿淮河而下百余里,至阳泉县,再经汝阴、项县逆流溯颍川北上,还可转入鸿沟。</p><p>一来一去,需要八百余里水路,还要攻破汝南、陈郡两处全郡。现在把郾城和汝阳之间挖通的话,可以节约七百里水道,也算是之前南阳运河的一个配套了。</p><p>朝廷二十万大军驻扎在此,其中多有工兵,半数以上兵丁都是有过两年辅助挖河的经历的,对此非常熟悉。</p><p>若是我军离开河道,东取汝阳,随后沿途挖通这九十里,按臣这些年总结的施工管理经验,部署分配得当,规划激励有序,最多三个月可完工。</p><p>大军在此驻扎、耗住曹操也不敢走,本来就是不打仗也要吃军粮的,既如此,最多让士卒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