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拼命花外交点数造核心”么!</p><p>要不说p社四萌才是最真实谋略的战略游戏打下领地不难,但稳定扩张帝国版图很难,不造宣称则厌战爆表,不造核心则反叛爆表。</p><p>造核心领土怎么造?就是让外交家和历史学家合谋酝酿“怎么样的自古以来证据最好用”,而且要配合考古出土来证明。</p><p>所以,最高级的同化和融合,是要慢慢潜移默化到当地人都相信他们源自同一个祖宗,分离倾向也就弱多了。</p><p>最优秀的状态,就是可以把其他西南夷,跟“蜀山氏之后”的益州本地人一样,都洗成觉得自己真是炎黄子孙,也就没人想搞事情了。</p><p>刘备这时代,你去问一个成都人或者江州人,他们会觉得“因为我们不是尧舜之后,所以不是华夏”么?</p><p>同理你去问一个吴郡、会稽郡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中国人么?</p><p>不可能。</p><p>这就是孔子左丘明司马迁造核造得成功的铁证!润物无声,当地人都不觉得他们历史上千百年前曾经被造核过。</p><p>只不过,这种事情越隐蔽越好,所以哪怕这些人建立了对民族有百世之功的殊勋,但这方面不好细说,只能是变着法儿吹吹他们别的领域的成就。</p><p>同时,也很可惜,历史上没有几个顶级的外交家兼文学家兼历史学家的人,能够走上政治舞台的巅峰,产生这个级别的贡献。</p><p>所以司马迁之后两千年,华夏外交家史学家成功的“学术理论界大规模造核心”运动,非常稀少,新造的核心也不多,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p><p>后世李世民、朱棣虽然也算武功不错的君主,但是确实“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力打下来后不知如何细致地搞教育造核,否则后世还哪来的越南朝鲜?</p><p>文事佳者,必以武略济之。</p><p>武略强者,何尝不需要以文事继之、以建立对新增领地的稳固统治!</p><p>以蔡邕原本的实力,他其实未必能对造核这事儿理解得那么透彻。</p><p>但主要是他招了个女婿,前世专门修正统论,连大学里修的历史课地理课、一切“自古以来”的伎俩,都是为了服务于“领土造核”。</p><p>蔡邕跟李素交流学问多了之后,这方面也就更加学坏、融会贯通了。</p><p>蔡邕的文史底子毕竟比李素强多了,把思路一吸收,立刻如同一个原本就内力爆表的高手,借鉴了李素“独孤九剑”的招式一般,威力暴涨。</p><p>而且,蔡邕今天跟刘备提到的事儿,其实也是水到渠成,外部形势到了这个份上了,需要有人去做这个事情。</p><p>历史上,蔡邕被王允搞死了,他只是没时间,马日磾惋惜蔡邕之死时那几句话,普通人或许看不懂。</p><p>但如果细细挖掘深意,马日磾说“如此恐不长久”,怕不是在说“不知造核造天命造正统,则仅靠武力怕是也不长久”。</p><p>如果大汉重新统一,成为一个扩张的长期帝国,新一波的造领土核心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p><p>蔡邕今天提的在史记的第一篇前面再加史记索隐、加三皇本纪,其实后世原本历史上,到了唐朝初年就有人干过。</p><p>唐人为什么要这么干?那是因为汉到唐之间,几乎没有长时间的大统一王朝,分裂的南北朝自己的固有领土都收复不完,不需要新造核心。晋、隋都太短命,也来不及造核心。</p><p>而唐跟汉一样重新实现大一统扩张了,所以要造核心,也来得及造。</p><p>唐人的史记索隐加戏的部分,从动机角度翻译一下哦,其实就是解决了隋唐统治阶层的鲜卑化血统混血问题</p>&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