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斩杀林邑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南方战斗环境的骑兵,几乎没有幽州人,因为幽州人到了热带,病死率太高了。</p><p>赵云这次虽然带了骑兵,但人员几乎都是从扬州荆南调的,这些人也不擅长骑射,几个月的仓促训练根本搞不定。</p><p>种种不利因素夹击之下,逼得赵云出战前不得不去找李素想办法,把他的担忧说了,请无所不能的司空帮忙想想看解决之道、另辟蹊径。</p><p>李素想了想之后,给赵云配属了守城战时用来往城下砸的投掷兵器、一种汉军已经装备的火药爆炸毒烟罐。</p><p>这种火药罐爆破声音还是非常响的,而且火光也还算猛烈,还有持续燃烧和有毒的黑烟,基本上跟原本历史上南宋时那些守城的投掷弹兵器差不多了。</p><p>就是预制破片技术还不成熟,指望弹片杀伤的效果很差,只能是临时加点锈铁钉铁屑碎石,增加破片数量。</p><p>但最多也就几十个碎片,炸开后弹片砸不到人就没效果了,只能指望火药那点爆破气压把人震出点轻微内伤。</p><p>不过,这样的兵器,用来给骑兵反大象,还是比较灵活的,可以作为一个有力补充。</p><p>首先这种铁罐只要点了导火线后,稍微吹几秒,扔出去,导线烧完了才会炸,所以出手的时候没有怪叫巨响,也就不会惊吓到掷弹兵自己的马。</p><p>而之所以这种兵器成型后用的是铁罐而非陶罐,也是因为引信问题上走过弯路李素一开始拍脑门,被后世的《赤壁电影误导,觉得掷弹兵直接用陶罐装药就行了,还省钱。</p><p>结果这种武器的第一次实战,就吃了亏,哑弹率极高:</p><p>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触发式引信”,都是要点了导火索烧到弹体上才会炸。砸在地上的那个瞬间、撞击本身是不会导致弹药爆炸的。</p><p>陶罐装药的结果,就是落地还没爆,罐子先碎了,火药撒了一地,导火索好不容易烧完,只能引爆跟导火索黏连在一起的那一丁点残余火药。</p><p>李素这才把异想天开的陶罐掷弹兵淘汰了,乖乖用摔不碎的铁罐。</p><p>不过,因为这种兵器本来不是给骑兵配的,还有铁壳,所以稍微有点沉重,一个至少有三四汉斤。</p><p>守城的时候有落差优势,还能稍微丢远一点。骑兵在马上还没法双手扔实心球那样扔,最多只能是单手投铅球的姿势,李素在赵云出征前测试了一下,最多也就丢二三十步远。</p><p>这个距离太危险了,不利于骑兵对大象放风筝。所以李素当初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加大甩动力臂,便于发力扔得更远。</p><p>比如装个手榴弹柄,或者向投石兵那样弄个投石索把铁罐甩起来……</p><p>一番对比实验,李素当时最后选择了投石索结构。主要是这玩意儿古人接受度高,加工起来也方便,几根绳子做个网兜套在铁罐外面就行了。</p><p>不过实际使用测试当中,也出现铁罐形状不规则、投石索网兜在出手时不易把铁罐在最佳位置甩出等等麻烦,好几次都甩偏了,就跟铁饼运动员多转了几度角,最后落地时能差很远。</p><p>最后,居然还是赵云自己看李素很苦恼,帮他给出了临门一脚的建议:那就别费劲搞重复利用式的网兜了,直接一次性网兜!套上就拿不下来那种!使用的时候多甩几圈,加速到足够快时,算好角度直接脱手,把绳网兜跟铁罐一起扔出去!</p><p>李素一想对啊,他居然被传统投石索兵器的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