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打着修理的旗帜,走着拆除的路子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帝的“三分功”的界定,强调在“灵帝对于大汉水利建设和技术进步方面的贡献”上。</p><p>不能把灵帝修南宫、西苑、毕圭苑这些事儿都说成祸害。</p><p>毕竟灵帝也就这点功绩历史上拿得出手可以堂而皇之吹嘘了。</p><p>哪怕是后世黑汉的历史学者如易大师,在讲曹操年轻时的朝廷政治生态时,提到灵帝,也不得不承认“灵帝辞赋写得不错,个人兴趣和贡献主要在给排水工程领域”。</p><p>李素五年前主持收复关中后的战后重建工作时,为了抗击194年的关中大旱,也是大量组织百姓造翻车汲水灌溉。</p><p>当时就有关中世家清流攻击他“这个翻车是当年的十常侍之一、担任掖亭令的宦官毕岚发明出来讨好灵帝修水塔修喷泉享乐用的。你李素居然在大灾之年造这种奢靡之物”。</p><p>那次攻击当然是被李素轻易化解了,刘备当时也跟扔今天攻击诸葛亮大拆大建那些奏章一样,把五年前喷李素的人都无视了。</p><p>但既然有了这个由头,李素这次也能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发掘:灵帝是七分过三分功,他发展水利科技这一点,目前在官方意识形态里要正面认识。</p><p>同样,十常侍宦官是坏的,但是掖亭令毕岚这种纯工程技术型官僚、发明家型官僚,没有别的劣迹的,可以跟其他搜刮民脂民膏的常侍区别对待。当然毕岚的错误也是有的,他虽然没有干预朝政,但他不停迎合皇帝发明新的水法奇巧,导致皇帝有更多的地方花钱</p><p>这样处置也显得目前的朝廷对事不对人、处断公允。这一点也是刘备和李素一贯以来示天下人对宦官问题的态度。</p><p>早在十年前,十常侍之乱时,袁绍袁术兄弟主张的就是“凡是宦官都要杀光”,而刘备李素和曹操都是觉得诛其首恶、不罪无辜曹操说的是“但付一狱吏足以”</p><p>承认了灵帝的好处主要在水利方面后,李素就更方便扯虎皮拉大旗了。</p><p>他让诸葛亮拆西苑和毕圭苑遗址找可用之材废物利用时,打的是“改造翻修、与时俱进”的旗号,而不是直接拆毁。</p><p>这个措辞态度,倒是跟后世乾隆“翻修明十三陵”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鞑子拆明皇陵肯定是要谴责的,李素这个只是拆皇家园林奢靡之物,性质完全不同</p><p>乾隆那事儿,连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都梗概地拍过:</p><p>乾隆因为乾清宫失火要重修,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金丝楠木木料,因为清朝时金丝楠木因为生态恶化砍伐过度基本上找不到大树了。</p><p>乾隆游明十三陵的时候,发现明朝人还有很多上好的金丝楠木老料子,就让“翻修”十三陵,金丝楠木拆下来他自己用,给十三陵换上新的差木头。</p><p>李素用同样的招数解决灵帝少帝怀帝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不被雒阳的各种遗址束缚,也就驾轻就熟。</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