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周瑜覆灭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始终在兵力投入方面不够竭尽全力,后军脱节似乎有些严重。再这样打下去,周瑜没等到李素的前后脱节,他自己竟然要前后脱节了。</p><p>“后军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投入战场那么慢?为什么让他们掉头返冲划得那么慢?他们还顺风呢!”周瑜逐渐慌了神,觉得屋漏偏逢连夜雨,怎么什么衰事儿都集中冒出来了。</p><p>……</p><p>原来,这事儿也得怪周瑜等台风、又多拖了两天交战日期,也给了对面的李素更多的准备时间。</p><p>李素一开始就料到,周瑜有等大风天的意图。</p><p>后来他故意下战书试探周瑜、看周瑜肯不肯答应“暂时后撤让出交战战场,双方来一场君子之战”。周瑜答应了之后,李素对这一点就更笃定了。</p><p>李素熟读历史,既然眼下的局面跟淝水之战时那么相似,那么即使李素不需要谢安对付苻坚那些花活儿,也能干掉周瑜。</p><p>但人哪会嫌弃自己优势太大的?有因素能利用,那就尽量、充分利用。</p><p>“周瑜治军严谨,他的部队凝聚力和士气肯定比苻坚的部队强。但他现在穷途末路风雨飘摇,内部人心思变肯定也是有的。</p><p>而且,周瑜也要面临‘部队构成为联军性质’这个弊端,于禁的部队肯定不会完全跟他一条心,不会同时舍生忘死压上。</p><p>反正他为了等台风、多拖了这几天,每天还殊死抵抗拖延我沿着中江进军的速度。我军每天能抓到数以千计的俘虏,还有那么多船沉了之后沿着中江两岸登岸徒步溃逃的敌兵。</p><p>我从军中选一些江夏郡或者豫章郡籍贯的老兵,甚至长沙郡的都行。到时候专门假称之前打散了的贺齐部士卒,或者是于禁的士兵,是战后溃逃回去归队的……</p><p>周瑜现在每天要接收那么多溃兵,怎么甄别得过来?只要混入几百人,到时候在后军试试看战时散播谣言……”</p><p>战斗开始前,李素觉得这条计策越想越靠谱,关键是失败了也没多少损失。</p><p>凡是肯诈降过去的士兵,每人发一条汉军官方统一裁缝的细棉布军服里衣,到时候仗打完了作为信物归队,还能便于纪功。</p><p>于是乎,就出现了周瑜一开始要求全军返身杀回时,于禁和贺齐行动迟缓脱节的问题了。</p><p>这还算是好的,至少于禁和贺齐的船队没有直接逃,只是因为被流言蛊惑而行动迟缓。</p><p>那些流言兵喊的话,也不光有“周都督怕是发现李素的战船台风中沉不了,怕了,觉得决战无望才让我们后退的”。</p><p>还有诸如“听说对面的赵云已经在围攻建业了,李素虚晃一枪根本没打算跟我们在太湖上决战。周都督是发现被约战偷家了所以才让我们赶紧撤、要登陆去救建业呢。”</p><p>“听说对面的甘宁,已经带了海船水师从吴县和乌程两个方向,都堵死了太湖入东海的江南运河和松江。大都督是知道我军归路被绝,才临时变卦让咱撤,先去解决甘宁。</p><p>这消息是最新军情!大都督怕动摇军心才没公布,只是让我们撤,想撤到了战场临开打再告诉我们真正要对付的敌人是谁!</p><p>你们可别乱传话啊。要是提前泄露了,大家都恐慌,说不定还没回到吴县或者乌程,一半人就跑光了!到时候查下来,咱都得掉脑袋!咱这是拿你们当兄弟怕你们白白送命,才冒险告诉你们的!”</p><p>总之,这些谣言乍一听的可信度,绝对比淝水之战时东晋降秦将领朱序喊的那些话,更为有鼻子有眼。</p><p>谁让这些都是李素亲自编的,简直骗死人不偿命。</p><p>只不过,周瑜在战前就很谨慎,把自己的意图跟下面的将领都有交代,也让他们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