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袁绍亲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分,不想每天活得担惊受怕的,就想等正式成绩公布的那一天,直接给他一个痛快。</p><p>殊不知,历史和创业不是高考,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一场无限游戏。</p><p>答卷交上去之后,再对对答案、估估分,还可以弥补不少东西,鸵鸟心态,出成绩前拒绝对答案,其实就是堵死了自新之路。</p><p>许攸在前线疯狂准备、清洗“沮授投降注意”余毒的同时,袁绍就是这样鸵鸟心态只想等个最终结果。</p><p>不过,幸好已经被剥夺了军权的沮授,还没有彻底放弃。</p><p>他经过最初的愤怒、觉得自己被辜负后,稍稍冷静下来,意识到以袁绍对自己的猜忌,要想重新夺回监军权是不可能了。</p><p>但是,即使自己的名利权柄没有了,沮授还是想为这个国家努力一下,他一边打探许攸在前线的做法,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六月十八这天,再次请托关系、各种委曲求全,希望袁绍再见他一面,私下听听他的意见。</p><p>袁绍已经挺不待见他了,不过正如演义里、袁绍在官渡大败之前,哪怕把沮授囚禁了,也还念在旧日功劳给沮授进言的机会,何况这次沮授还没有被囚禁呢。</p><p>最后,袁绍在一个稍微喝了点酒的夜里,心情也放松了些,答应沮授私下到大将军府拜访。</p><p>沮授进来之后,一如历史上官渡前夜见袁绍时的情态,也不表功了,而是准备打打感情牌。</p><p>沮授的智商,他当然知道袁绍的脾气,跟这种主公说话,得顺着他的脾气来,不能犯言直谏</p><p>这一点,与跟刘备、曹操说话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刘曹二人是典型的下属直来直去也不生气、对事不对人。</p><p>沮授酝酿了一下氛围,先低声叹息道:“沮授自知此前蒙主公重用数年,为群僚所忌,加上授确曾与刘备结交故识,主公为了服众,如今去我监军之职,授并无不服。只是还有数言,望主公察之。”</p><p>袁绍这人素来吃软不吃硬,你顺着他说话,接受度就高很多。袁绍便放下酒杯,居高临下地和蔼宽恕:“你也是老臣了,但说无妨。”</p><p>沮授酝酿道:“说起臣认识刘备,这事儿主公也是最清楚的。授至今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认识刘备、同僚做事,也正是授初识主公之时,相差不过数日。</p><p>当时,臣还是故冀州刺史贾琮别驾,为贾琮使者进京禀报张举、张纯反情,带的副使、人证,正是刘备、李素二人。</p><p>那天,在故大将军何进府中进言,主公与曹操、陈琳、淳于琼四人,也分列何进左右。如今邺城民间多有谣言,以各州别驾多为刘备劝诱中伤于我,我也无话可说。但主公是亲眼见过当年我为贾琮别驾时的始末的。”</p><p>袁绍还是念旧的,被沮授这么一提醒,想到十一年半之前那一幕,顿觉恍如隔世。</p><p>是啊,当时何进还如日中天,现在想来,那时何进屋里讨论参赞军机的一屋子人,除了陈琳这个笔杆子之外,其余都是当世豪杰了。</p><p>袁绍、曹操、刘备、李素、沮授、淳于琼。哪个不是一方豪雄或者天下智囊,也就淳于琼再稍稍次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