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黄盖被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为无法贯穿铁皮后放火,被打得惨败。</p><p>石山本愿寺灭亡后,村上水军慢慢吸取教训,后来把“焙烙玉”和大炮结合起来,变成用大炮发射爆破燃烧弹,改良成“焙烙火矢”,才算是再次破了铁甲船的防御。</p><p>具体原理无非是用大炮发射的弹丸先把铁皮外装甲击穿、燃烧弹射到船内部后再爆炸起火可惜的是,如今才198年,连李素都没制造大炮,李素的敌人哪来的大炮?他们目前用的燃烧弹,怕是这辈子都别想突破铁甲船的防火层了。</p><p>基于对敌我水战实力的分析,给主力战舰包铁皮这事儿,李素早就想做了,但半年前因为赶工来不及,所以只给了他的旗舰包了,那条八百吨的天下第一大舰。</p><p>只不过,李素这人比较稳健,所以在沙羡赤壁之战中,他的旗舰没有上前拼杀,一直宅在后面,也就导致敌人完全没意识到世上有这种技术的存在。</p><p>否则,那次李素哪怕让他的座舰亲冒矢石那么一次,周瑜黄盖怕是都不会被蒙在鼓里。</p><p>另一方面,去年冬天那场大战,李素来不及给战船包铁皮,但他依然允许主力舰出战,这并不是他疏忽大意或者要求低,纯粹是李素审时度势、冷静思考的结果。</p><p>李素当然知道周瑜黄盖都擅长火攻,但当时他在上游,周瑜在下游,隆冬之际还没有东南风,不是特殊年份、交战日期由李素把控。</p><p>这种种因素,让他知道,冬天那一战,没包铁也没问题。</p><p>但现在不一样了,夏天,东南风,战斗日期和天气很有可能由死守一方挑选。种种因素,包铁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大提高了。</p><p>于是乎,在那三个月的准备期里,汉军又面临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十几艘五牙战舰要参战,全部再包铁皮,施工似乎来不及,后方益州犍为郡那边的钢铁厂产能也供不上来,没那么多韧性足够塑形的熟钢铁可用。</p><p>毕竟,李素的旗舰建造规格太高了,简直可以说是“奢侈品”,那是天下第一稳健名将的保命作,拿来量产推广太浪费了。</p><p>于是乎,李素在筹备期间,又改了一个主意:反正,包铁皮不是为了结构强度,只是为了防火攻,所以,船舷上层没必要包了,船底都没必要包,面积最大最花铁的甲板也可以不包。</p><p>最后的决策结果,就是每条船只沿着吃水线、包一圈船舷高度大约一丈的铁皮。</p><p>换句话说,只要船舷接触水面的一整圈,水下包两三尺深、水面上留个七八尺。确保五牙战舰轻载状态、吃水浅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让木头部分露出水线。重载装满的情况下,船体往下多沉几尺深,也依然保证水面上还有将近一米的铁。</p><p>整个施工,有点类似于装修的时候沿着水面装了一圈“踢脚线”,再抹点跟木头同色的油漆掩饰。</p><p>李素很清楚,被火船火攻,最大的火焰蔓延渠道就是船舷靠近水面以上部分先着火。所以,重点防这一圈!其他部分,没钱就不做了。</p><p>这思路也算先进,就好比后世的战列舰,设计主装甲带时,最厚的部分就是“水线装甲”,越是靠近水面的,越要防止击穿进水沉没。至于上层建筑,被击穿就击穿了,别是轮机舱或者主炮塔,其他无所谓的!</p><p>李素现在来这一手,也算是未来铁甲战舰“重点防御”设计理念的鼻祖了。</p><p>当然,这种情况下,甲板上如果被远程抛射的放火兵器击中,也是有可能着火的。这就涉及到李素对麾下水军将领的进一步消防思想教育了。</p><p>比如此战之前,李素关照了周泰要注意防火,甲板没有铁皮,只要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