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还是年满三十岁再当丞相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李素的第二份战报送到的时候,是198年的正月二十六。这次的信使不是很加急,在路上走了六天才到,平均每天才走三百里不到一点。</p><p>汉制五日一朝,每月尾数逢一逢六的日子正是大朝会。不过李素的信使是午时抵达长安的,所以朝会已经结束了,是直接往未央宫里送,由谒者仆射伊籍转呈皇帝。</p><p>当时刘备正在和皇后吴苋一起用午膳,四岁的太子和一个三岁的公主在旁边一起玩。其他妃嫔并不在场。</p><p>伊籍把捷报送到后,刘备大咧咧地伸出手,让宫女帮他擦洗了手上的油腻,然后就亲自拆了火漆读起来。</p><p>其实以刘备的地位,用膳当然能让宫女或者膳房提前把食物切成小片再呈上来、吃的时候不用弄脏手。但谁让刘备这人生活作风不上台面呢,他觉得不如大块直接啃来得爽快,以至于当了皇帝还经常上手。</p><p>“已确认孙策在沙羡之战后伤重不治而亡?夏口已破?柴桑已围,不日可下?江东除吴会外,其余凡江西之地可旬日尽破?曹操先锋已出兵皖口,协助孙权死守吴会?”</p><p>刘备稍微看了几眼,整个人霍地站了起来,摩拳擦掌地快速来回踱步,一边回想着这几天听到的长安城里那些对他有利的祥瑞谣言,忍不住膨胀脑补群雄束手的画面。</p><p>皇后吴苋也连忙起身,郑重收拾了一下衣摆,敛衽对刘备朝贺:“恭贺陛下剪除强敌,还大汉一州百姓太平。”</p><p>刘备随意地摆摆手:“唉,这里又没有外人,不必拘礼。孙策而已,想来也是不胜唏嘘,当年其父孙坚倒是配与朕同朝讨贼。可惜虎父犬子,不知正朔,终有此报,他还算不得朕的强敌。</p><p>伯雅这个大胜的好消息,可算是盖过云长孔明在河内并州前线的斩获了,毕竟是全灭孙策,累计歼敌八万余人袁绍有兵马四十余万,歼灭五万尚未伤其根本。江东听说总共也就十五万战兵,歼灭八万、斩敌酋首,余者不足为虑矣。朕该如何封赏奖励伯雅呢”</p><p>刘备快速地来回踱步了一会儿,碎碎念了几句,才想起谒者仆射伊籍还远远站在陛阶之下,连忙吩咐:“机伯,你去传令,让元常公达几个也立刻来见。”</p><p>伊籍:“喏。”</p><p>三公和尚书令的办事机构都在未央宫外不远,没多久钟繇荀攸就都来了。刘备以此示人,然后私下里问他们意见,该不该给李素封赏。</p><p>钟繇擅长内政,对人事也颇多掌握,公允说道:“陛下,以常理度之,已位至三公之人,再要有平叛灭贼之功升迁,着实易现功高不赏。</p><p>陛下与李司空相从于患难,陛下仁义恤下,世所罕有。但臣以为,至少当等孙策残部彻底覆灭,扬州全境扫清,才能从长计议此事。”</p><p>刘备有点被扫了兴头,不过也不指责,反正封官进爵又不是他拿好处,他是往外给好处的一方。所以刘备只是沉吟数秒,转而追问:</p><p>“元常所见也有道理,不过你稍稍多虑了,天下定鼎怕是便在数年之内,还有多少立功的机会给群臣?不会功高不赏的。云长翼德子龙,他们想每人分到灭一路诸侯的功绩,怕是都不够分了。朕设了郡公之爵,怕是天下太平也封不了几人享此富贵。</p><p>对了元常,你可听说最近半个月,长安城内种种祥瑞谶纬、都说天下乱一十五年而后定,朕也正想就这事儿,回信问伯雅呢,他素来以知天命闻于当世”</p><p>钟繇脸色有些尴尬,正直地指出:“观陛下之经历,大志而弘毅,宽仁有雅量。如今国朝中兴,确是气象蒸蒸日上。然仍需人君者勉励慎德、夕惕若厉,不应指望天命司空若在长安,怕是也不会妄解谶纬虚妄。”</p><p>刘备其实也知道,该努力还是要努力的。被钟繇直言一说,倒也改容正色、私下里认个错,表示自己刚才不小心嚣张了。</p><p>反正旁边人少,又不是大朝会,皇帝认错也没几个人听见,不丢人。</p><p>暂时打住了天命谶纬的话题后,刘备继续问升官封爵的事儿。因为他也看了,李素送回来的捷报里面,确实是给一群人都请了功劳,就是希望刘备封赏的。</p><p>刘备跟李素从患难之交发家,也有十一年了,对李素的行文措辞态度潜台词非常了解,他知道李素不仅仅是为部下争功那么简单。</p><p>刘备就针对黄忠、太史慈他们几个,问钟繇荀攸该如何处置。</p><p>“元常,你可别再拿除夕前一天搪塞朕的那番话再来搪塞。那次你说孔明年少,过完年也不过虚岁十九,骤然暴居高位是揠苗助长。那这黄忠呢?</p><p>都五十三了,哦现在过完年都五十四了。年轻时没机会立功,这年纪就是给个杂号将军也不早了吧。斩孙策之首功,再高一点也是该的。”</p><p>钟繇刚才已经把堂堂正正的法定情况都说完了,这种法外加恩的特事特办,就由荀攸来斡旋。只听荀攸诚恳权衡,试探了刘备口风后,建议道:</p><p>“陛下,臣以为黄忠斩孙策之功,可加为安南将军,此功可谓殊勋,跳过寻常杂号将军也是情有可原的。”</p><p>刘备:“可以,就先安南将军吧,你先这么拟,具体五日后朝议的时候再定。其他人努力的。被钟繇直言一说,倒也改容正色、私下里认个错,表示自己刚才不小心嚣张了。</p><p>反正旁边人少,又不是大朝会,皇帝认错也没几个人听见,不丢人。</p><p>暂时打住了天命谶纬的话题后,刘备继续问升官封爵的事儿。因为他也看了,李素送回来的捷报里面,确实是给一群人都请了功劳,就是希望刘备封赏的。</p><p>刘备跟李素从患难之交发家,也有十一年了,对李素的行文措辞态度潜台词非常了解,他知道李素不仅仅是为部下争功那么简单。</p><p>刘备就针对黄忠、太史慈他们几个,问钟繇荀攸该如何处置。</p><p>“元常,你可别再拿除夕前一天搪塞朕的那番话再来搪塞。那次你说孔明年少,过完年也不过虚岁十九,骤然暴居高位是揠苗助长。那这黄忠呢?</p><p>都五十三了,哦现在过完年都五十四了。年轻时没机会立功,这年纪就是给个杂号将军也不早了吧。斩孙策之首功,再高一点也是该的。”</p><p>钟繇刚才已经把堂堂正正的法定情况都说完了,这种法外加恩的特事特办,就由荀攸来斡旋。只听荀攸诚恳权衡,试探了刘备口风后,建议道:</p><p>“陛下,臣以为黄忠斩孙策之功,可加为安南将军,此功可谓殊勋,跳过寻常杂号将军也是情有可原的。”</p><p>刘备:“可以,就先安南将军吧,你先这么拟,具体五日后朝议的时候再定。其他人呢?”</p><p>荀攸钟繇商量了一下,先给个草稿:太史慈由伏波将军加为安东将军。因为太史慈此番算是决战的第二功臣,只是没杀到孙策,但一开始的苦战都是他打的。虽然后来需要黄忠周泰救援他,但那也正好证明了他打了硬仗。</p><p>只不过黄忠是从射声校尉升到四安。而太史慈是从杂号将军升四安,所以黄忠多升了一级,升完后两人的结果还是平级的。</p><p>周泰、甘宁等人,此战没有决定性战果,所以楼船将军和横海将军的杂号将军号就暂时不变了,各加几百户封地,或者亭侯该升乡侯的升一升。</p><p>不过,等吴会之地彻底光复后,荀攸估计周泰和甘宁也能再捞到一次正式升官,到时候到四安也是有可能的。</p><p>四安可能位置不够用,那就酌情挪两个到四平。反正平南平东也有空着。</p><p>李素和赵云官位太高了,都不动,而且赵云的主要功劳还是年前的长坂坡之战,各自先加一千户意思意思,最后一起升。</p><p>刘备也问起荀攸,对李素的请功目的怎么看,荀攸请求看了李素的捷报,一个字一个字揣摩后,帮刘备解读:</p><p>“陛下,从李司空捷报字句揣摩,臣以为,李司空或是觉得太史慈、黄忠皆一流将才,只是因为中间相从陛下的年限资历被打断、或是相从日短,不得发挥其才干。</p><p>所以趁着这次还未克尽全功,先给他俩升一下。将来光复江东全境或许还能再巧立名目拔擢,这也是为国选贤任能。”</p><p>刘备点点头,觉得似乎就是这个道理。</p><p>他这些年也观察到了,李素这人的识人之能,有些时候不如他,但对于某些人才的潜力,看得又非常准。然后李素就会想方设法把他看好的人引为私人幕僚,或者巧立名目帮他们请功加速升官。</p><p>太史慈原本一度爬得比周泰甘宁还慢,主要就是因为去糜竺那儿耽误了两年多,没捞到做事机会。否则以太史慈一开始跟刘备的时间,那资历是该比徐晃还老的。</p><p>黄忠嘛纯粹是有能力却跟了个不打仗的刘表,所以李素想方设法给他“补发育”呢。</p><p>荀攸解答了刘备的疑惑之后,继续耐心地看李素捷报里最后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