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p>不过,好在诸葛亮不是管杀不管埋的人,他跟着李师游历过一年“毕业旅行”,也带着当时还是未婚妻的黄月英坐了大半年的篷车,亲自坐得多了,每天揣摩其中痛点,也能拿出一些配套解决方案来。</p><p>所以,这次诸葛亮提供思路、黄月英帮忙实施,搞出了一种新式的人力滑轮组式起重机,可以用在码头作业上,也就是后世的“鼠笼式起重机”。</p><p>同时,诸葛亮优化了关羽军的后勤车船装货方式,弄了一些木板拼钉的方框,把粮草军械等东西都堆在这些木框里运,类似于现代仓库里铲车一板一板铲货的那种木框子。</p><p>这种木框可以直接挂上绳钩、用鼠笼式滑轮起重机吊起来,然后到另一端放下。这样就能轻松一键式搞定,从船上吊下来放车上、或者从车上吊下来放船上。不用再一包包粮食扛来扛去了。</p><p>不说实现了“集装箱式效率”,那至少也是做到了“托盘标准化”。码头装卸工的劳动量大大降低了,操作动作的繁琐程度至少节约了八成。虽然花的扛货力气没变少,但只要操作繁琐度简化,以后就可以设法再加点传动机构,让牛、驴等畜力来拖动吊车。</p><p>“异地造船”和“起重机集装框装卸”这两个后勤小外挂微微一开,关羽军在太行山区的战略机动性和持久性,自然是爆发了一个小台阶,走那些敌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大纵深迂回路线,也就不奇怪了。</p><p>在黄父邑折腾了两天,在沁水支流上游凭空变出了一支船队、并且建立起一个码头水寨稍稍留下一些兵马防守后,关羽主力继续西进。</p><p>而且因为这两天他的部队其实是在太行山里的险峻荒僻之地动作,所以敌人根本没注意到袁绍军占领的最近的县城端氏和蠖泽,都还分别在六十里和八十里开外呢。</p><p>稍微设身处地想一想也能明白,山区河流的源头位置,肯定都是在山势比较陡峭高峻的险僻之处的,也没有良田可以耕种,所以连农民的聚居点都没有,最多是一些猎户。</p><p>而都已经农历十一月了,要不了多久太行山就要大雪封山,打猎的也早就储存好熬过冬天所需的收获了,谁会往这种地方跑?</p><p>相比之下,这一路上,倒是也有遇到过小撮人烟,结果抓回来一问,都是几年前就覆灭的张燕的黑山贼余孽。</p><p>可见太行山深处的蛮荒,张燕五年前就被袁绍吕布杀了,他麾下一些死硬顽抗之人往山沟里一钻,居然五年过去了还没被袁绍杀绝、斩草除根,袁绍的行政效率实在是不敢恭维。</p><p>不过这些黑山贼余孽也犯不着帮仇人袁绍出头,所以哪怕看到了关羽的大军也懒得通风报信。</p><p>十一月十三,关羽的军队就先后分别出现在了端氏和蠖泽两个县城的城下,而且都是提前迂回、截断沁水大路,防止城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