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袁绍拥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政治上的考量,没必要跟纯军事将领分析。</p><p>诸葛亮意识到,如果李素对袁绍的个性分析没问题,眼下这个东西二帝即将称帝的节骨眼上,袁绍既然知道自己没有把握短时间内再扩大战果,就肯定会趁着自己领土面积最大、短时间内胜仗打得最多的时候,让刘和正式称帝。</p><p>因为要是将来再被刘备阵营反推回来一些地盘,袁绍再拥立刘和称帝,不成了“趁败称帝”了么?</p><p>就好像历史上刘裕北伐光复两京后,急吼吼就回去取代东晋,但刘裕刚称帝,他收复的长安就重新丢了,又被北朝占领。</p><p>诸葛亮虽然不可能知道后世已经不会发生的史料,但道理是相通的,任何军阀要称帝,都要趁军事威望上升期的风口把事儿办了。</p><p>所以,袁绍现在就更不会分心让嫡系部队增援张辽了,就好像刘裕忙着称帝的时候连长安雒阳的守军都没工夫增援。</p><p>一切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张辽虽然为了转运后撤物资,死守了闻喜好几天,但也不过是堪堪拖到了六月初一。</p><p>而就在六月初一这天,在河北邺城,袁绍在邺城行宫为燕王刘和举办了登基大典,国号当然还是汉,也依然以雒阳为国都,以邺城为战时的行在所。</p><p>这样的设计,也是考虑到雒阳过于靠近东西对抗的前线,不如邺城安全。而且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便于更好的傀儡。</p><p>很显然,袁绍为刘和挑的登基日期,比刘备计划的登基日期,早了刚好一个月谁让刘备在筹备期时,仓促遇到了关羽被偷袭这个利空因素,为了防止大喜之日有噩耗或者打击士气的因素传来,他不得不稳妥一些。</p><p>邺城这边,新帝登基之后,第一件国政大事,就是再次重申“九品官人法”为大汉官制的基本国策。</p><p>这一政策还是非常得世家子弟人心的,加上雒阳城确实是投降了袁绍,最近半个多月里袁绍把雒阳的旧朝百官大多迁移到了邺城。</p><p>之前刘协死的时候,朝廷里那些没什么实权只有虚名的吉祥物型官员,还足有三百多人四百石级以上,更小的不算,袁术昙花一现控制雒阳的时候,杀了几十个特别不合作不识时务的愣头青,所以袁绍接手朝廷时,还有二百七八十人。</p><p>这二百七八十人里,有超过二百二十人归顺了袁绍,继续在刘和这儿做官,只有五六十人在袁术控制期间逃离了朝廷,辗转投奔刘备。可见那些“朝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家伙有多么被九品官人法吸引。</p><p>旧朝廷的吉祥物百官八成都投了袁,这让袁绍很开心,觉得自己愈发正统了。</p><p>刘和称帝次日,就颁布了好几条重要的册封:</p><p>封袁绍为大司马,总统全国军政封沮授为尚书令,执掌内朝六曹诸事</p><p>许攸为司空,杨彪继续为太尉。重设御史大夫之职,以田丰为之,主监察百官。</p><p>其余冀州布政使审配、青州布政使郭图、幽州布政使逢纪,均为袁绍帐下谋士升迁兼任。</p><p>而袁绍的三个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