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有右将军在工人还想失业?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工匠‘造完了蜀地所需的弩梭织锦机、水力缫丝机之后就没活干’,就算三年后,蜀地的大规模手工业建设暂时告一段落,天下的活儿还多着呢。



  我们完全可以把一部分技术工人移民到关中、凉州、荆州,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工农并重的口子一开,这是刹不住车的,百姓富足、国泰民安之后,需求总会慢慢被发掘出来。”



  诸葛瑾想了想,总觉得还有点不踏实:“能说具体点儿么?伯雅兄你见多识广,心里自然是不担心的,我就见识这一亩三分地,不踏实啊。”



  李素拍了拍诸葛瑾肩膀,然后想起个事儿,招呼过来一个侍女,附耳说了两句。侍女很快走到后堂,然后又拿回来一个盒子。



  李素打开,里面放着一些棉花,还有一小块他府上婢女做的充棉垫子,他就指着棉花介绍:“这些是今年培育的身毒棉桃和西域白叠花的收获吧?没让你们大规模种,只让你们育种,也是因为我知道,蜀地潮湿,日照又少,不适合这种东西。



  此物需要阳光极多,用水却少,我早就想过了,将来平定了凉州,完全可以在西凉推广种植。说不定能让咱大汉的凉州之乱,找到一个永久平定的长治久安之法。



  现在造缫丝机织锦机的工匠,三年后就可以调到长安造棉布织机、到天水和金城造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河西走廊缺水,但又能够生长耐旱草本作物,如果作物还喜阳需要大量日照,那就更合适了。西北种棉,岂不是天赐其便?”



  李素此言一出,倒是让诸葛瑾和黄权,乃至隔壁桌的杨洪,都好奇了起来,连忙聆听州牧的高论教诲。



  “这白叠花还能跟蚕丝一样抽丝织布?拿着花直接填充也能御寒?这块垫子便是样品么?还挺暖和的,不过那也只是解决了一些衣料来源和御寒,如何能说跟让西凉长治久安有关呢?”诸葛瑾好奇地接过李素盒子里的棉垫。



  这块棉垫是李素的婢女绣瑟这个月刚做的,从纺棉纱到织棉布到缝塞了棉花的垫子,她一手完成。不过因为工序繁多,工具也还不趁手,花了很久的时间,才做了这么一块小样。



  诸葛瑾的问题其实挺刁钻,但幸好李素前世读书需要读地缘政治史,所以他还真对历史上西北羌乱始末的经济分析有所了解。



  众所周知,河西走廊的羌乱,在汉朝是很严重的,南北朝时只不过北朝自己也是胡人,经常杀来杀去,所以就算不消停也不显眼,而到了隋唐依然有点麻烦。宋以后虽然有党项人,但党项人主要是在宁夏割据,河西走廊却是渐渐没有了强大能闹腾的政权。



  这就跟李素读地缘政治史时,看到的一本专着《游牧者的抉择》揭示的真相有关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西羌式的游牧和蒙古式的游牧,走上了两条路,兵最终渐渐汉化。



  李素前世读研究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