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大展旌旗,以壮军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风格非常粗犷,给大象披了一层轻便而又厚实的毛竹甲。



  毛竹轻便,又比木头防刺防箭效果好,平时人穿的盔甲以竹制为劣,主要是因为毛竹圆弧比较大,不容易做平,然后等重情况下厚度大,影响行动。



  但大象只要浑身挂一套铠甲,不用穿戴,腿上也不需要保护,就躯干披着,所以也就不存在厚度影响灵活的问题了,还省钱。



  南方毛竹多得不要钱,这玩意儿还不用精加工。大象挂在身上,就跟人类夏天坐的麻将竹凉席差不多。



  刘备看着,居然有点“织席贩履”的亲切感,虽然他小时候织的是草席不是竹席。



  检查完大象的“盔甲”之后,再往上看,还能看到大象脖子后面一米左右,有个类似鞍的东西,鞍后面还有一个轿厢,都是用很粗的麻绳绕一整圈绑在大象背上。



  象鞍刘备倒也理解,他之前见过驾象的蛮兵手上拿着两根削尖的短矛,只有竹尖没有铁头那种。驾驭战象的时候就靠短矛轻轻戳大象的两个耳朵,利用大象的痛觉控制方向,戳左耳朵就是往右转、戳右耳朵就是往左转。



  (注:其实大象是比较容易受惊的动物,实战中如果有敌军神射手能精准瞄着一边耳根射,也有可能误导大象转向横冲。但一般都是乱射,所以不如驯象人的控制效率高。)



  不过象背上那个比鞍还大的轿厢,刘备就有些不理解了。



  李恢就给他解释,大象驮运能力极强,听右将军说,他博览群书、见过西域史书,说泰西之地有古国迦太基,是跟当年班超所开拓的西域商路诸国有过贸易的,那边的战象就搞轿厢,能坐三人,除了驭手之外,其余人持弓放箭。



  所以这次李恢出兵之前,按李素的交代,装了一百部原本不适合机动作战的诸葛连弩在象背上。因为连弩沉重,大象也有点吃力,所以选的士兵都是尽量瘦小体轻的蛮兵,一个瞄准放箭一个专职装填。



  考虑到连弩的弹药消耗速度太快,射完的时候射手也要帮着一起装。



  连弩最大的弱点就是笨重行动不便,所以没法追着敌人射,另一个就是射程太近了。但跟大象一配合,似乎就能解决。



  大象本来就是冲到人堆里用的,敌军看到了或许会躲开、然后用两丈长矛抵住、保持距离引导大象冲过阵去。但有了连弩,那些列枪阵抵着大象的敌人就完了,才隔着十步远被贴脸喷,简直酸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