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谷之人(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您放心,小的一定把这些事情办好。”李丁忙不迭的点着头。

  此时刘万山来到杨林的近前说道:“军爷,您要走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方才杨林和李丁的谈话声音极低,旁人并未听见杨林对百姓的安排,所以刘万山才会上前来问。

  李丁则答道:“哨官大人有紧急军情在身不能再耽搁了。所以大家是有亲的投亲,没亲的就去朝廷的地界,总之决不能投奔建奴,更不能被他们抓住。一会儿吃完饭,我会把车上的粮食给大家分了,然后大伙就各奔东西。”

  “什么?你说去朝廷的地界?”刘万山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李丁,语气恳切的道:“李兄弟,你看看这些百姓,多是老弱妇孺啊。先不说他(她)们能不能走到朝廷的地界,就是这路途上的野兽都能要了他(她)们的命,更别说那些四处出没的女真游骑了。即使到了朝廷的地界,大伙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还是死路一条。再说了,我们被女真人认为是奸民,难道朝廷那边就不会认为我们是奸民?现在双方交兵,谁会为咱们百姓出头啊?”

  “那怎么办?难道你让哨官大人护送着大伙径直到朝廷的地界上?”李丁两手一摊表示没辙了。

  杨林同样也是没有好办法,他向刘万山道:“抚顺于去年四月十五(农历)被建奴攻破,但并未被占据。离这里不过七八十里路,你们为何不愿回到朝廷地界呢?”

  刘万山长叹一声:“军爷,听你口音不是辽东人,否则怎不知道辽东汉民的疾苦?辽东位于边外苦寒之地,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大雪飘飞。汉民百姓们在此期间无法耕作,便会去做些例如打猎、伐木、捕鱼、挖参、淘金等活计维持生计。然后与女真、蒙古等族一样,拿到朝廷设的马市上交易,换些其他用得着的物品。

  “这样岂不是很好。百姓增加了收入,日常生计便可无忧。”杨林道。

  “可是本朝轻商,所以朝廷从关里(辽东百姓对长城以南地区的俗称)派来的官老爷们,便认为辽东汉民不事农耕喜欢苟利钻营,游手好闲又不务正业。与女真、蒙古等族混居早已身染蛮夷鄙陋之气,以致民风彪悍不服王化。结果对辽东汉民不仅不予袒护便利,而且在税收、赈济、徭役、行商、刑狱等事事施以重压。”刘万山满脸凄苦的停顿了下,继续道:“朝廷多年来从辽东运走的物产无数。即便这样朝廷和那些官老爷也不满意,认为辽东汉民首鼠两端不可信,就是奸民和贱民的聚集之地,活该在这苦寒之地自生自灭。”

  杨林皱着眉头道:“如你所言,我在辽东的一年时间里也有所见闻,但未曾想朝廷会如此看待辽东汉民。”

  李丁在一旁也深有感触的道:“我在辽东十余年了,按理说辽东物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可为什么就是不如关内富庶?其实和朝廷的那帮官老爷有莫大的关系。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拉夫抽丁派加徭役无穷无尽,这日子没法过。”

  杨林看了看刘万山和李丁,又看了看百姓们,见他(她)们全都低头不语情绪低沉,便知刘万山俩人所言非虚。不禁痛心疾首的道:“难怪建奴起兵反叛辽东有众多汉民支持,原来是朝廷一手将辽东汉民推向了建奴一方。‘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国与民竟离心离德势同水火,焉有不败之理,真是庸碌之辈误国啊!”

  刘万山继续道:“您看看眼前这个小村子,这村子叫赵家铺,二十年前还是人畜兴旺、地肥粮丰,可是现在却成了孤魂野鬼常住的荒废鬼村。”

  杨林举目四眺,道:“看周边尽是荒芜耕地,定是无主多年。不知为何如此?”

  “杨哨官问的好。耕地需要有牛马,但牛马早已被售卖出境。无牛马便可以不用耕否则怎不知道辽东汉民的疾苦?辽东位于边外苦寒之地,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大雪飘飞。汉民百姓们在此期间无法耕作,便会去做些例如打猎、伐木、捕鱼、挖参、淘金等活计维持生计。然后与女真、蒙古等族一样,拿到朝廷设的马市上交易,换些其他用得着的物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