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丹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胜之后,大冢宰将有功之人召集到镇魂殿封赏,并借着此战所获与多年积蓄,摆了一个四海八荒百魂阵,让杨行等筑基就地冲击结丹。

  杨行在擎柱中修炼良久,修为有了很大提升,但腹部气海中一丝金丹的影子都没樱他晋入筑基后期之后,参与了江夏之战、指挥了平林寨之战,经历了田灵的离去和红玉的托付,得到了罗氏元婴的指点和大冢宰的承诺,他自问资质不低,且勤勉超过众人,竟然还是不成?他顿时心烦气躁,几欲狂吼:“不是要助我结丹的吗?怎么个助法!”

  忽然,擎柱内似有一丝感应。杨行蓦的跳起,追寻而去。周围环境是地底迷宫的模样,他最是熟悉,却遍寻不至。冷静下来后,他回忆起将孙池关进笼子里的一幕,陡然明白过来:这是我的领域,我想怎样便能怎样,不可能藏了东西找不到!

  杨行闭上眼睛,心念一动,周围的地道、溶洞便随之肢解、移动、重新组合成新的迷宫。他的脚下是虚无,但往前一踏,脚底就有了土地。他的面前是一片空旷,但想象这里有一把锁,便出现了门和房子,钥匙已在手郑睁开眼,他站在一处密室之前。

  开锁推门,走进密室,四壁上刻满了文字,是他看不懂的鸟篆。闭眼等待片刻,睁眼就变成了他识字的经文。他轻轻念出了声:《叶祖丹论》!

  “黄鹤问:人该怎么修炼?”

  “叶祖答:道法自然,修炼即是饶元神和外物交融。元神藏在躯体之内,由气血供养,受情绪影响,经耳目感知,因修炼通明。元神通明时,外物纷纷入脑入心;精神颓废,感知闭塞时,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因此修炼最重要是做到静心、专注,振奋精神。同时,还要修炼功法、练习武技,要斟酌事理来增长才能,要外出历练来提高道心。之后就参照自己的感悟,按照道心来修炼。就像一个见解独特的炼器师,根据心中的形象来制造法器。”

  “黄鹤问:结丹是怎样的过程?”

  “叶祖答:结丹之始,万般意念都涌入脑海。此时脑海尚且空虚,就回想自己的经历去填充;腹中金丹还未成形,就以道心加以雕镂刻画。当你想到山,情思已洒满山巅;当你想到河,意念已充溢水上,不管肉身能不能支撑,都要跟风云一起驰骋。若闭关之后,迟迟没有进展,有时道理就在眼前,意念却搜寻到了涯海角;有时明悟尽在咫尺,抓取时却隔着万水千山。这可能是因为意念凭空翻腾,容易出奇,难于精巧,就需要重新填充历练、沉淀道心。”

  “黄鹤问:怎样才能结丹?”

  “叶祖答:各人赋不同,修炼有快有慢;修行方向各异,需要的时间和功夫也就不同。至于那些资质上衬人,道心所感多于修炼所需,机敏用在疑虑之前,因此他们可以当机立断,很快提升。而那些精思深虑的人,情思纷繁徘徊不定,总是在疑虑产生之后一一解决,反复推敲后才下定决心。资质上衬人,轻而易举就能取得精进;思考深远的人,要斟酌很久才能取得成功。虽然这两种让道的难易不同,但同样需要努力和耐心。若见识肤浅还一意苦修,才能疏漏却想速成,从未听这样的人能修炼有成。因此,结丹经常会出现两种困难:思理郁结的人苦于经历贫乏,历经世事的人苦于道心浅薄。然而外出历练是补助贫乏的粮食,勤于思考是挽救浅薄的良方。如果修士见识广博且思考深入,就会对结丹有很大帮助。至于道心之上的微妙意旨,历练之外的曲折情致,我尚且还未通达,言辞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是黄鹤门祖师叶斯人和他的伴兽仙鹤关于结丹的问答。杨行粗略看过一遍,又仔细通读了几遍,虽然有些领悟,但不及筑基时在洞壁上看到诗句时的震撼,那次他可是直接入定了。而现在,他离入定还差了一步。

  这明显不是古文,或许也不是原文,而是对着原文翻译的。杨行有就不同。至于那些资质上衬人,道心所感多于修炼所需,机敏用在疑虑之前,因此他们可以当机立断,很快提升。而那些精思深虑的人,情思纷繁徘徊不定,总是在疑虑产生之后一一解决,反复推敲后才下定决心。资质上衬人,轻而易举就能取得精进;思考深远的人,要斟酌很久才能取得成功。虽然这两种让道的难易不同,但同样需要努力和耐心。若见识肤浅还一意苦修,才能疏漏却想速成,从未听这样的人能修炼有成。因此,结丹经常会出现两种困难:思理郁结的人苦于经历贫乏,历经世事的人苦于道心浅薄。然而外出历练是补助贫乏的粮食,勤于思考是挽救浅薄的良方。如果修士见识广博且思考深入,就会对结丹有很大帮助。至于道心之上的微妙意旨,历练之外的曲折情致,我尚且还未通达,言辞也就到此为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