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丫角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看着江面的雾瘴上下翻滚不停,杨行回想,从横道一路过来,凡是因雾瘴浓郁而加建了守望塔的地方,似乎都是离大江较近的,是否江面的水汽助长了雾瘴的形成呢?看丫角洲这里,明显是易起雾瘴之地,本应该多筑守望塔的,却只有两座灵台和一座孤峰。

  “你看这地下。”李通跺跺脚指给杨行看。

  他俩脚下站立之地附近,有数根断裂的石柱,下端深埋于地底,露出的部分似乎是被人折断,切口不甚平滑。

  “南疆军以前有一座临江的堡垒,就筑在这丫角峰山顶。法阵开启之后,能驱散江面的瘴气,既兼顾了视野,又能打击半渡之敌。”李通说道。

  杨行有些发愣:将堡垒筑到大江边上,这岂不是比现在的霍山还强势?

  “百年前,罗家堡叫锣场峰,是南疆军与百越反复争夺的一个重要据点,无数将士在此战死。那时候的锣场峰并非一座孤堡,而是有前、后、左、右四座附属堡垒拱卫,互为犄角。丫角峰这里的就是前堡,后来在一场大战中被巨力轰碎,只剩下这些残垣断壁。江上的雾瘴没了法阵的约束,也侵袭过来,将这里笼罩。”李通继续说道,“现在的罗家堡成了横道上的重镇,看似加强了不少,但其实还是一座孤堡。敌人大军可以围而不攻,转而拔除别的据点、屠杀后方凡人;罗家堡的修士只能防守,无法出来反击,便有再多塔楼又有何用?”

  杨行明白,这就像熊牛谷中那些被散修围困的正道宗门,明明力量占优,却被分割包围而渐渐困死。他问道:“罗家堡应该有人知道丫角峰的存在吧?”

  “不说罗家堡,霍山中知道丫角峰的也是大有人在。”

  杨行心想:会不会是霍山故意削弱罗家堡,在这留了道口子,让越寇可以去祸害其他门派?那些门派若被越寇侵袭,会怪罪霍山吗?恐怕不会,只会恨侵袭他们的越寇。这样霍山就能堂而皇之的兼并这些门派了。想到这里,杨行突然心中一惊:黄鹤坊市惨案,会不会也是霍山纵容而成?正是那次惨案之后,霍山主导重建黄鹤坊市,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而且势力延伸到南疆正中的黄鹤山来。

  李通见杨行脸色变幻,安慰他道:“你也别想那么多。我在这里几年了,统共没发生几场战斗。越人不是傻瓜,面对铁桶一般的横道,他们懂得选择。其实有好些越人摇身一变,就成了熟越,还有的在荒原获得了永业灵台。”

  杨行愕然说道:“那霍山岂不是混入了奸细?”见李通笑而不语,他细细一想,生越和熟越的区别,不就是是否投靠正道吗?若现在投诚,难道就不是熟越了?他补充道:“霍山不拒越人,关键是要提前识别出来,相应做好布置。”

  “这就是我们被安置在横道以外的原因。”李通无奈说道。

  “你们...”杨行一愣,李通和姚伍他们可是真正的熟越啊,不是生越!俄而又自失一笑,仅从功法上很难区分生越和熟越,看来霍山也是防备甚严,只要有越寇嫌疑,一律安置在横道外面。可李通他们是霍山丹阳峰门下,罗寅师尊和罗家堡可以作保的啊!

  “其实我们也乐得如此。”李通说道,“内线灵台太过紧俏,外线反而有选择余地。这里离罗家堡也近,他们必要时可以出来支援。罗宇也说了,我们毕竟是丹阳峰的人。”

  “这远远不够...”杨行皱眉说道,他一路上可是见过不少外线灵台的惨事。

  “若能在这丫角峰上再筑一座堡垒,这一片的防御就算完备了。”李通笑道。

  杨行明白了,李通这一步步,就是想让他向罗家堡建议,在丫角峰上再筑一座堡垒;甚至直接用他内线的一座灵台,换丫角峰上的一座堡垒,将整个丫角洲庇护在内。他眼中的危险,在李通眼中却是一个机会。他一边思考,一边含糊说道:“这个我去跟霍家军提提,或许罗家堡也能安排。”

  之前李通将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最大的弱势就是说不上话,杨行来了之后将会有很大改善。李通点点头,补充道:“若再沿着丫角峰多筑几座烽燧,就相当于这一段横道外移...”

  杨行听了,灵光一闪:是啊,横道为何一定要筑得一条笔直,为何不能依托地势调整呢?调整之后的丫角洲可就是内线了。他下了决心:“我马上就去跟罗宇商量。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杨行手指着被散修所占的那座灵台问道,“他们愿不愿意配合?”两座灵台加丫角峰堡垒,三点才能围出一片区域。

  “上门接触过,比较好商量。”李通说道,“大不了想点别的办法...”

  “我们现在就过去,会会他们。”杨行说道。

  ----------

  杨行和李通两人径直来到丫角洲另一座灵台外,递贴求见。灵台上飘然出来一人,杨行瞧了只觉十分熟悉,等那人挨近了,脸上刀疤显露出来,杨行才完全确认,大叫一声:“宗大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