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子夜日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022年8月7日,下午3点38分。

  怎么有种杀青打板的感觉,哈哈。

  2018年7月动笔,11月在起点发出第一章,到今年,2022年7月29日敲完正文最后一个字,始于夏天终于夏天,倒应了我在书里写那句:世事总成圆。

  真以为能在三年内写完的。

  居然花了整四年。四年,用一生的时间来衡量也是不小的占比。这期间它成了与我现实生活平行的另一条线,另一个世界,毫不相干,却并肩向前。

  两个世界,同样的酸甜苦辣,为了保持写作节奏和更新速度,与三次元反复拉锯调和。回过头看,画面最多的依然是无数个电脑前的深夜。

  有非常珍贵的心流时间。情绪、情节、对话、风物都写得顺的时候。其中又以写星雪对手戏时最多,哈哈。

  也有难捱的焦躁时间,比如卡文、更新压力或收到了不好的评价。

  卡文和更新压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考虑更新,卡就卡了,过几天自然能好。偏偏需要较劲:手机屏幕显示1:05,上班闹钟会在六个小时之后响起,而我还不打算也不能关电脑。

  最初家属劝:这是爱好啊,不是正职工作,怎么把自己弄得这么惨。

  满地掉头发,脸色也不好。

  我:就因为爱好啊,想写。

  -那就更应该细水长流慢慢来啊。

  -可我要保持写作节奏啊。

  -可你最近状态不好啊。

  -可读者在等啊。

  他不劝了。大概因为十年相伴,他太知道我是一个不能辜负等待的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在等。那种心态属于:有人在等我,要快点,去赴约。

  更何况读者虽然不多,并不止一个呀!哈哈。

  尽管如此,对追更的你们来说,还是太慢吧。真心抱歉,但我已经在烧命了。

  不好的评价,这个题目值得唠唠,正应了我在前言里说的“历事炼心”。陪我更文的宝贝多少知道,因为专业学的新闻、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有年头,写作对我来说是挺平常的事,但虚构,确实头一遭。我以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太会被评价所扰,事实证明,进入新领域该有的磨砺一样都逃不掉。

  我还是会被一些误读、误解、不解或者纯粹的不喜欢,影响写作状态。

  我也当然知道这本书有很多不足。

  同时我更知道每个人的底层架构太不一样,知识储备的类型、年纪、阅历、经历也都会导致审美的巨大差异。

  道理想得很明白,心智却必须要淌过才能磨好。

  到今天,似乎是磨得差不多了,更可能因为完本了、不怕写作状态受影响了哈哈。

  因为完本,我又有了时间看书。这周的某天读何帆教授的《变量4》,里面他写:

  你是在我的书里寻找自己想找的东西。

  好一句箴言。找到了,就会赞同、喜欢;没找到,自然无感甚至讨厌。评价本就是主观的,为全然的主观劳动情绪,实在没有必要。

  必要且重要的是:珍惜那些找到了的读者,珍惜这样的缘分并以此为动力,保持努力。

  一定是有某些重合,作者和读者才能完成这场输出、接收、理解和共鸣。

  彼此不相识,通过一本隔空完成,真是很浪漫的一件事。

  ——就是说的正在看这篇后记的你呀!

  终章我写了一整周,每天晚上一两个小时。写完是在周五的夜半,又一个过了1点的时间,所幸第二天闹钟不会响。

  当然是没法立时睡的,四年时间写的一个十年故事,习惯、感情必然会带来瞬间的不习惯和怅然若失。

  我就拉开窗帘看月亮。

  北京的树原就不够多,而这一片办公的高楼特别多,成片地亮着灯,和月色共同造出一个类似白昼的夏夜。

  光灿灿的,真挺像白天,我就突然很老土地,由衷感谢这四年上千个苦熬的是:珍惜那些找到了的读者,珍惜这样的缘分并以此为动力,保持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