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险象环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天津桥广场上欢呼和拍掌声也响成了一片。

  李瑁首先缓过神来,急道:“捉球!”便纵马赶去,红队诸骑立呈雁翅队形直扑过去。

  那白翎主将也并不恋战,一杖将球传了开去!场上形式登时逆转,红队连李瑁在内一共五骑都被此人牵制,仅余三骑对抗对方的七骑,形势十分危急。

  李瑁大惊,忙拨转马头向球门前驰援,就在转身的一刹那,他与对方隐藏在兜鍪下的深深眼窝中的一双黄褐色眼睛四目相对,他仿佛看见他在微笑……是的!那位拥有鹞鹰一样锐利目光的黑队主将竟然在向自己微笑,而在这微笑中还似乎包含着无限的神秘,更有一股阴狠凌厉的杀气。

  李瑁心中一凛!但他没有时间多想,此时需要片刻不停地去防守球门。那位白翎主将也随即发出一声悠长而诡异的呼哨,催马紧随,犹如一只准备猎杀飞鸽的猎鹰。

  李瑁已经晚了,距离球门三丈开外的地方,对方一名击鞠手已经准备射门。这个距离对于娴熟的击鞠手来说,破门得分也是毫无难度的。李瑁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就在那枚七宝球旋转着飞来的时候,他将胯下的大白马一提,用与刚才对方主将一模一样的动作高高跃起,将手中的银杖一抡,大喝一声:“着!”

  “啪”——“啵”——

  一连两声清响,那球的后半部被李瑁的鞠杖击中,偏离了原来的轨迹,撞到球门木板后又弹开去了。

  “好啊!”围观的人群已经疯狂了,所有人都坚信他们的皇家击鞠队和他们的心目中的“英雄”寿王李瑁正在给他们带来一场足以夸耀很久的精彩胜利。

  此时场上包括李瑁在内的皇家击鞠手们已经完全听不到周围如雷的喝彩和鼓掌声了,他们只能听到自己战马沉重的喘息和杂沓的马蹄声。

  李瑁一马当先,冲向那只正在滚远的七宝球,所有人都向这个方向涌来。他身后传来战马的粗喘声,显然有人正在逼近,而前方两丈处就是那只“骨碌碌”滚动着的赤色小球……,不幸的是,那枚该死的七宝球却正在向一名黑衣球手滚去。

  他来不及多想,便要再次使出那招“青松迎客”!

  这一次,他左脚已经甩离马镫,脚尖牢牢钩住了鞍环;他右脚踩着马镫,身体前探,几乎跟马身形成一个垂直的角度,他左手拽住马缰绳,握着鞠杖的右臂直直向前伸出,足足延伸出一丈七尺的距离,这样,策马飞奔中的李瑁即将神奇地再次夺回控球权。

  “啊!”人群中突然响起一阵凄厉的尖叫。

  就在李瑁全神贯注地准备捉球的时候,在正前方三丈左右的位置上,一红一黑两骑正并排冲来,这种情况在马匹同向高速奔跑中很难避免,也只能靠两骑同时减速才能缓缓停下。

  而此时的李瑁已经来不及收回身躯,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看到迫在眉睫的危险。他就保持着那样一个“死亡姿势”向迎面而来的两骑撞去……如果撞上,他将会像一只装了沙土的布袋一样飞到半空,摔死在十丈以外的地上。

  “啊!”天子李隆基的心头也是一紧。张守珪的眼前也登时一黑……

  所有的人都揪起了心,一场血案就在眼前!

  “砰”的一声闷响,紧接着是几声凄厉的战马嘶鸣,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骨骼断裂声,一人大声惨呼:“啊——!”

  “寿王完了!”许多人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绝望地想……

  击鞠,即为唐代对马球的称呼,的确是风靡大唐的运动,甚至影响了当时的周边各国,并可作为骑兵训练的手段。所用的“七宝毬”又被称为“波罗球”(发音很像Polo吧?),在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生动地刻画了唐代马球运动,但是由于考古和文献有限,具体的游戏规则无从考据,故此本文中做了大胆地想象。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