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跟无情郎君是绝配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刚走到门口,溪儿也来了:“郎君,无情大哥,你们都在啊,正巧,翠儿姐姐已经把衣服做好了,快穿上试试。”

  “溪儿你来的正好,衣服先放放等下再试。走,先去帮我做个试验。”刚把衣裳放下的溪儿被许识拉着手往外走。

  溪儿任由许识拉着自己的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现在被许识拉着手已经不会害羞了,甚至还有一些隐隐的开心。

  蒸馏酒的原理和器具并不复杂,蒸馏冷凝器具在许识熬尿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来好几套。无非在温度的控制上稍微注意一下,要把温度控制在八十摄氏度左右,当然这个也不难,铁锅烧水,锅壁开始出现比较密的气泡就差不多了。

  反复蒸馏了五六次之后,浓郁的酒精味已经弥漫了整个房间。酒精度是多少许识不知道,因为酒喝的少,没这个概念。掐头去尾后把中间的酒装了三个小杯,三人各尝一小口,无情表示如同咽下一口火一般从嘴烧到腹,此酒甚烈!溪儿表示只想咳嗽不想说话,但三人给出的一致结论是——极其难喝。

  这个倒是在许识的预料之中,蒸馏酒由北方游牧民族发明,本来是在极寒天气驱寒使用,低度酒不易保存,一个不小心就变成醋。在驱寒和保存面前,味道相对不是那么重要。

  直到蒙元南下灭宋,蒙古人喝蒸馏酒的习俗才成为了一种时尚,再加上汉人爱钻研的精神,蒸馏酒技术才得以发展最终被大众所接受。

  而现在,宋人对烈酒是没什么需求的。宋人喜欢饮酒作诗,要的是大口喝酒的那种豪气的样子,或者是借着那微醺的状态灵感与激情并发吟诗作赋挥斥方遒,重点是样子,是灵感,而不是酒精度!

  你拿六十多度闷倒驴豪气一个给我看看?一堆才子佳人还没等作诗先趴桌子底下去了,谁来写诗?写给谁看?

  文人喝酒不讲究酒精度,至于讲究的是什么,想想后世品红酒,想想后世对八二年拉菲的追捧。

  问许识为什么不改进酿酒技术?酒曲的选种培育、粮食的选材配比、水质软硬化处理、酿酒时的工艺控制、蒸馏时的火候把握、成酒的窖藏、不同年份酒体的勾兑调和、杂醇的去除等等这些直接影响最终成酒质量的环节哪个不是一门高深学问?哪个是仅靠一些半吊子的知识就能实现的?对于那些完全没有过酒厂工作经验,穿越回唐宋直接靠一坛子蒸馏酒征服古人的情节,许识表示——呵呵。

  “这酒虽是难喝,但若是给巡夜的兄弟们喝上一些,倒也是驱寒好物,亦不至于喝多误事。”看得出来,无情对这个烈酒挺失望的,考虑到许识的感受说得很委婉。

  “无情大哥说得对,郎君,这酒虽不好喝,却也不是没用,郎君莫灰心,一定还能做出更好的物件来。”溪儿看许识没说话,也以为是受到打击了,忙附和着无情的话安慰。

  许识心里暖的一塌糊涂,摸着溪儿的脑袋,白了无情一眼:“你懂个锤!我哪张嘴说是要拿来喝的了?”

  “郎君有几张嘴?”溪儿眨着大眼睛

  “……”

  许识找来一个空的手雷罐子,装满酒,插入一根布条后用泥封住罐口,放在无情手上说:“等下我点燃这个布条你就把它扔出去,跟手雷一样,尽量往远处扔。”

  ……

  杨廷朗尝了一口无情拿来的酒,给出了和三人一样的评价——谁爱喝谁喝,反正老子不喝。刚准备骂许识这个败家子这么糟蹋酒,就看到无情呈上来的另一个物件——酒雷。

  看无情演示了酒雷之后,杨廷朗嘴都合不拢了。

  杨廷朗一直有一个担忧,就是在守城时若是在城墙上放上大量手雷,一旦出现意外,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恶果,但倘若不放在城墙上,补充手雷的断档期便可能会被趁虚而入。看到眼前的酒雷,杨廷朗乐不可支,脑海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辽军涌到城下,开始架设攻城梯,守城的士兵如下雨般甩下手雷,辽人悍不畏死猛烈进攻。眼看城墙上的手雷扔光了,辽人一鼓作气全军压上。而这时突然从天而降的火球将城墙外化作一片火海,杨廷朗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进退两难的辽军,头一抬,胸一挺,屁股一撅,向辽军伸出食指,缓缓弯曲。

  “你过来呀!”

  咦?我怎么又发语音了?

  待火熄灭时,城墙上的守军已经准备好了第二波手雷……

  ……

  酒雷样品和加急的折子一起送往汴京时,犒赏给许识和无情的一车酒也被杨廷朗收走,换成了米面肉和皮革。让许识年后全力生产酒雷。

  ……

  溪儿帮许识穿上新做的衣裳。

  这人啊,怎么也逃不过一个真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