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见李沆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许识抓抓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道:“官人明察!晚生孟浪了,实在是因手头拮据,买不起贵重礼物,只得花些心思,还望官人海涵,不与晚生计较。”

  “哈哈哈哈!”李沆笑得很爽朗:“小小年纪,切不可行那等低俗之事,本官可是贪财之人?”

  说完,李沆便收起了笑容,严肃地说:“令尊之事,本官甚是痛心……说来令尊蒙难皆因本官调令而起,你既是许司谏之子,若是遇到难处,老夫自当照拂一二。”

  李沆主动说起照拂,令许识相当感动,慌忙道:“官人关心,晚生心中感激不尽。晚生此番进京前,家父曾郑重关照于我,说李侍郎刚正不阿一心为国,为官清正廉洁兢兢业业,此番进京后若是遣我做事,务必鞍前马后尽心尽力……且家父之事,实为意外,李官人切莫为此烦扰。”

  这番话让李沆对许识的好感大增,叹了一口气说道:“令尊勤勤恳恳心系百姓,实为我大宋不可多得的好官,你须以令尊为榜样,切不可辱了令尊的名声。”

  “晚生定当牢记教诲!定不教官人失望。”

  李沆点点头,又问道:“你可曾进学?日后有何打算?可有志科举?”

  科举?开玩笑!科举是不可能科举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科举,偷电瓶都不可能科举,那是绝对的知识盲区。

  宋朝初期的科举基本还是唐和五代时期的旧制,各科考试的内容相当多,比如进士科就要考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九经科:帖书一百二十帖,对墨义六十条。五经科:帖书八十帖,对墨义五十条。开元礼或三史科:墨义各对三百条。三礼科:对墨义九十条。三传科:对墨义一百一十条。学究科:《毛诗》对墨义五十条,《论语》十条,《尔雅》、《孝经》共十条,《周易》、《尚书》各二十五条。这些东西对于理工科码农的许识来说,无异于对文盲讲混沌数学。

  “回官人,家父教导晚生,为官者,应以民生为先。儒学虽正统,面对民生诸事,却难免远水难解近火,是以家父对晚生的教导,以杂学居多。固晚生并无心科举,欲遵循家父意志,专注于杂学。”天晓得许之远到底是怎么教儿子的,反正许识把事情一股脑推给便宜老爹。

  “令尊果然心系百姓。”李沆长叹一声,许识从这一声里听出一些惋惜的意思:“既如此,老夫便不再多言,你须知在我大宋,杂学虽关系民生却难登大雅之堂,你好自为之吧。若你执意从事杂学,可去保州看看。保州常年受辽人侵扰,前些年先皇派去大量驻军修筑城防,如今城防初成,百废待兴。你既是专注杂学,去保州或许能有一番作为。”

  说完李沆便不再说话,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这是要送客了,许识自然懂,便起身告辞:“今日得侍郎教诲,晚生铭感五内。日后若官人有事需晚生出力,晚生定当竭尽所能。今日便就此告辞。”

  正要往外走,李沆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指着柴房外一小堆黑乎乎的东西说:“你说你修杂学,你可认得那是何物?”

  许识走到那堆东西面前,蹲下摸了一下,又闻了闻,起身答道:“回官人,黑火药,此火药的配比燃烧慢,烟雾大,适合战场上放毒烟用。”

  李沆眯着的眼睛终于睁开了:“果然年少有为!听你的意思,是连如何调配都晓得?”

  我去,这可是穿越的必考题好吧,就算没有理科知识看小说都看得快背下来了。当下便答到:“烦请官人准备些硝石,木炭和硫磺和一杆秤。”

  材料备好以后许识先拿罐子烧上水,待水冒泡时将硝石放到水中,等硝石不再溶解后将水倒在布上过滤不溶解的杂物,然后把水放凉,取自然析出的硝石结晶磨碎,得到高纯度的硝石。然后用秤称量了七两八钱的硝,八钱的硫和一两四钱的木炭磨碎混合,又拿纸搓成捻子。

  这东西穿越小说里看过无数次,但亲自调配还是第一次。许识有些紧张,拿香引燃捻子就拉着李沆跑出好远。然后……就看到一阵火光。

  ……

  告别了李沆,许识一行三人便回家了。他们不知道的是,今天过后,京城里多了一个传闻:

  “你们知道吗?那个被李侍郎害死的许司谏他儿子今天去侍郎家寻仇,纵火把厨房给点了。”

  “就是就是,我表姑的邻居家外甥的三叔就在李府做家丁,亲眼瞧见的,两人打的是头破血流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